曾食燒雞乳豬等 逾30小時後發病<br>光顧黃大仙一酒樓11人中毒

曾食燒雞乳豬等 逾30小時後發病
光顧黃大仙一酒樓11人中毒

【本報訊】除了魚生及海產等高危食物外,巿民食用燒雞、乳豬等熟食時也要注意食物衞生。十一名市民上月底在黃大仙一酒樓晚膳後,懷疑細菌性食物中毒,陸續出現肚痛、作嘔、嘔吐等病徵,其中五人曾向私家醫生求診,無人需要入院。有傳染病專科醫生估計,病人可能是受沙門氏菌或腸道彎菌感染,呼籲業界處理燒味等食物時要煮至熟透。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一個家庭二十四名親友,上周五在鳳德商場的鳳德樓海鮮酒家晚膳,曾食用燒雞、鴨掌、鵝掌、炸鮮奶及乳豬等食物,其中六男五女用餐三十至六十小時後,陸續出現肚痛、作嘔、肚瀉及發燒等病徵,病者年齡由十歲至七十四歲,其中五人曾向私家醫生求診,由於病徵輕微,無人需要入院,中心正調查各人的病因。

食環署撿樣本化驗

食物環境衞生署前日派員到涉事酒樓,取走食物及環境樣本作化驗,認為衞生情況一般,昨日再次到場巡查,發現衞生情況有改善。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指,病人進食後三十小時後才發病,反映細菌的份量不多,經一定時間繁殖後才令病人發作,他估計食物可能含有沙門氏菌或腸道彎菌,後者較難繁殖,病人患病的時間亦較長。
「過時過節,雞鵝鴨之類嘅燒味就好多,由食物製品廠送去食肆度,有啲解凍做得唔夠,淨係個面熟咗,入面重係凍嘅,就可能有細菌。」勞永樂提醒巿民不但要對魚生、海產提高警惕,對熟食也不能掉以輕心,「有啲燒味廠係咁易用火槍燒紅個面就算,入面都未熟,想提高效率,巿民就好易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