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矛盾 - 吳靄儀

深層矛盾 - 吳靄儀

總理溫家寶說了一句「香港社會存在深層矛盾」,記者認為是指政治及政制方面的矛盾,特首曾蔭權就認為是指經濟結構上的矛盾。其實最引人深省的,反而是香港人接受了把「政治」和「經濟」完全分開這個現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共中央作這個劃分:經濟開放,政制抓緊,香港人大多質疑這個分割究竟行不行得通。

政制其實是一個社會的決策機制;有怎樣的政制,就產生怎樣的政策,無論是關於稅收、教育、土地規劃、文化發展方面的政策,還是關乎區議會職權、秘密監聽的規管,以至政制改革的方案,都要經過同一個決策過程。政制發展的最基本目標,其實是改善決策機制,令決策過程更公平和妥當。在專制的政制之下,決策過程可以是憑一人的意見和喜好,黑箱作業,可以只為一小撮利益集團服務;在民主政制之下,決策的過程就必須公開透明,必須包括爭取社會上普遍的共識及議會的通過。
當然,從另一個層面看,經濟是一個體系,按照自己的定理運作,增長衰退;而政治是另一個體系;但是說到「政府集中精神搞好經濟」一類的話,我們就必然是談論有關經濟的決策,包括有關公共財務、社會資源分配的政策。政制健全就是決策機制健全,而決策機制失靈,就會出現「議而不決」或「不議而決」、決定了的政策與社會需求或民意脫節等現象。香港目前正處於決策機制失靈的境地。不改變政制,不消除現存的問題,經濟仍可能因自然的經濟循環有所改善,但經濟政策仍會一團糟,以致社會整體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