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無為小政府」再次為香港帶來「全球經濟自由度典範」美譽;《華爾街日報》與傳統基金會的「二○○六年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香港除了連續十二年名列第一外,總體自由度指數評分比較○五年更佳(見表),進一步拉闊香港與排名第二的新加坡之間距離。
防愛爾蘭等急起直追
儘管香港再度稱冠,民間公共政策研究組織獅子山學會研究總監孫柏文說,在自由經濟這個範疇內,香港現時並不是與新加坡競爭,而應該注意前計劃經濟體系如愛爾蘭、愛沙尼亞等國家,因為這些地區在最近十年內,經濟自由度指數評分大幅改善,香港需要提高警惕,維持與這些「跑得快」地區的優勢距離。
有份向行政長官曾蔭權提交上述報告的《亞洲華爾街日報》社論版副編輯賈廷思說,香港今年的總體自由度指數評分改善,原因是香港經濟已經走出不景氣階段;同時,政府並無增加公共開支,因此政府財政負擔得以改善、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也得以減少。賈廷思說:「香港今年得分甚佳,原因是政府並無犯任何錯誤……這是無為政府的結果。」
○六年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主要以○四、○五年度的經濟數據為量度指標。賈廷思說,未來香港的經濟自由度指數,仍會受到是否實行最低工資、政府開支水平,及是否引入銷售稅等因素影響,如果政府決定引入銷售稅,必須同一時間在其他方面減稅。
政改遭否決無損經濟
另外,他說近期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被立法會否決,並不會直接影響香港的經濟自由度。
在各項衡量經濟自由度的指標中,香港於「工資和物價」類別的表現相對較差,因為香港在住宅房屋、公共交通及電力三方面仍有價格管制。
賈廷思說,電力市場如能參考類似電訊市場開放模式,將有助引入競爭及改善價格;孫柏文則說,由於公共巴士有利潤補貼,導致巴士在路面擠塞;有能力的公屋租戶不能選擇較理想單位,租金制度未能有效發揮調配資源功效。
政府開支下調減負擔
該份報告引述政府統計數據顯示,○四年政府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比重,由○三年的百分之二十二點六,下調至○四年百分之二十點七,減幅為一點九個百分點,促使香港在「政府財政負擔」上的得分改善了零點二分。另一方面,從消費角度,政府消費佔○四年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九點九,比較對上一年的百分之十點五三也有改善,因此香港在「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程度」的得分也改善了零點五分。
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說,會繼續致力保持在經濟自由方面的強項,並在有進一步改善空間範疇,提高現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