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和華南地區近日出現百年一遇的大旱,其中湖北省武漢巿在去年入冬以來連續四十多天基本無降雨,創下一百二十六年以來連續不降雨的最長紀錄。受大旱影響,長江漢口段在近半個月「縮小」了幾十米,江邊露出一片平日難見的「新大陸」,不少躉船碼頭因此擱淺在灘地上。 中國專題組
去年入冬後,長江以南的華南地區大部份降雨量較往年平均值少。中央氣象台的數據顯示,湖北、重慶和廣東的絕大部份地區,在上月五日至昨日共三十天的降水量,較平均值少百分五十至一百。
40天不降雨創126年紀錄
武漢已連續四十多天沒有降雨,刷新自一八八○年以來的紀錄。在漢口粵漢碼頭,長江水位下降很多,平緩的江灘一直向江中延伸,最寬處達三百多米,不少以前泊在江面的躉船已經擱淺。旅遊船碼頭因此搭起了長長的跳板,現時搭船的旅客,從岸邊走到船上需時近八分鐘。
長江「縮水」吸引了不少觀景的巿民,武昌一名高校學生興奮地說:「以前這裏是長江江面,現在我們卻站在上面玩耍,這種感覺很奇妙。」
六十多歲的趙伯表示,自己從小在江邊長大,還從沒見過這麼大的河床。他指以前長江進入枯水季節,江灘最寬的有幾十米。而僅最近半個月,長江江面就「收窄」了幾十米。
天氣異常乾燥市民頻喝水
乾旱導致武漢巿的天氣異常乾燥,近一個月來相對濕度平均只有百分五十七,遠低於往年平均值的百分七十五。很多巿民因此頻繁地喝水、吃水果,但仍然不時口乾、舌燥,皮膚開裂。
持續的乾冷天氣也因為極易集聚微小灰塵,導致空氣質素下降,引發呼吸道疾病增加,市內居民求診數字有上升。
不過,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前鋒近日從內蒙古向東南方向移動,江淮、漢水流域、貴州、廣西等華南地區昨日出現陰有小雨或雨夾雪天氣,持續的旱情可望得到紓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