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姐在港台製作《傑出華人系列——白雪仙》中,提到她入行的軼事。
自小就愛粵劇,十多歲時已跪求父親(「小生王」白駒榮)讓她學戲。作為壓場的花旦,不管什麼角色,眼神最重要。在成長階段,不少名人、票友、前輩,都一致認同她「眉梢眼角」,具備京崑旦角的功底。
她憶述,少時很多事情或印象模糊,但十多歲之年,當時陳錦棠(「武狀元」)在廣州開班,一時間沒花旦用,便着人在香港:「求其有對眼核嘅同我訂個上嚟。」找到年輕俏麗小小白雪仙,當時根本不懂演戲,但叫她上去做,便上去了——這是謙虛之詞,得上台的,豈能「求其有對眼核」?所謂「聲色藝全」,仙姐對徒兒要求十分嚴苛。
最基本的,從這信口所道,可知重的不是「眼核」而是「眼神」。我也算是戲曲迷,但有好些「其他」戲班演出唐滌生名劇,根本不打算去看,這是級數問題。某些生旦,背熟曲詞順口溜,但眼神呆滯身段僵硬,要什麼沒什麼,若是「魚目混珠」,何必浪費我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