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研究顯示,現時醫護人員採用的幾款個人裝備中,以外科手術口罩加棉質袍效果最佳,而沙士襲港期間公立醫院用過的防護衣(barrierman)表現最差,穿上後會使人血壓上升。
理大的研究於去年六至七月進行,邀請了五男五女的醫護人員參加。他們先後穿上三款不同的防護衣物,每次模擬工作七小時,包括在跑步機上步行三十分鐘、搬運假人及處理電腦文書。三款防護衣物分別為防護衣(barrierman)、外科手術口罩加棉質袍,以及外科手術口罩加防水袍再加面罩。
結果顯示,當醫護人員穿着防護衣工作後,血壓上升了二十毫米汞柱(mmHg),皮質醇也出現較明顯的變化,還出現昏脹、頭痛及集中力下降等症狀。負責研究的理大醫護學院教授鍾慧儀指出,實驗證明防護衣令人壓力上升,抵抗力下降,效果欠佳。
棉質袍效果較好
其餘兩款保護衣物,則以外科手術口罩加棉質袍效果較好,尤其是舒適度及透氣度。至於防水袍,最大的問題是一旦衣物受外物沾污,也不易察覺,這樣會令醫護人員較易受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