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以「更趨市場化」形容新的人民幣兌美元開盤中間價形成方式。由今天起,開盤中間價不再參考前一個交易日的收市價,而是按銀行間外滙做市商(莊家)於每個交易日早上的報價而定。雖然人民幣兌美元的每日浮動幅度,仍然限制在交易中間價的上下0.3%內,市場預期引入做市商報價的方式後,將增加人民幣滙率整體彈性。
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指出,銀行之間外滙市場在每個交易日開市前,中國外滙交易中心將首先向13家做市商詢價,全部做市商的報價,將成為人民幣兌美元滙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在這個「計算樣本」的基礎上,外滙交易中心將扣除最高和最低報價,再把剩餘做市商的報價加權平均數,從而得出當日人民幣兌美元滙率中間價,並於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布。釐定有關加權比重時,外滙交易中心將根據做市商在外滙市場的交易量、報價情況等指標來綜合確定。
業界指出,影響做市商報價水平的重要因素,除了包括做市商對人民幣滙率走勢的看法、市場供求關係之外,還包括國際外滙市場走勢等外圍因素。
其餘滙率也參考外圍
另外,人民幣兌歐元、日圓和港元等滙率的開盤中間價,則分別根據當日人民幣兌美元滙率中間價及上午9時歐元、日圓和港元於國際外滙市場間兌美元滙率水平而定。外滙交易中心將同樣於每日上午9時15分,公布人民幣兌歐元、日圓和港元等滙率的開盤中間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