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復興西路近華山路的二九九弄一號的古老洋房翻新,內有幾所店子,後花園亦有咖啡店。前頭的店子叫「茶缸」,設計師是上海新銳同行中最被推崇、最具個性的其中一員,年輕人叫王一陽。
有人說王的設計源自日本CommedesGarcons靈魂川久保玲,初看還有點相似,再看卻從中瞄出川久保的中國味而非王的東洋味。
茶缸對三十歲文革剛完或快完出生的王一陽的影響,是為一種普神州四時皆用的生活必需品,從漱口到盛飯,除了未用作夜壺,一蓋用盡。
而文革時的藍色成了茶缸的形象色,不離不棄都是藍,都是上山下鄉情意結構物。
今天內地有不少青年設計師,新銳創意者不少,但跟任何設計生涯中浮沉的人潮相同,不少未踏出學校便以為自己是明星,才不過一兩份刊物訪問過,急急以為獨我一人,很叫人反胃。
曾經參加不少比賽任評判,賽後「大師」們對同學提出意見與點評;中間不少自相矛盾,本來只想做個安靜聽課人,就怕同學被荼毒,只好短短發言:不論你走簡約、複雜、深沉或明亮的設計方向……都不重要,重要展現人前要有一份讓觀眾感動的力量、元素或氣質。事實市場很大,總有屬於你自己的路線,如果你可以在自己深信的方向,切實地、智慧地磨尖自己的能量,必有好報。
王一陽的茶缸作品便是那種很complete,很叫人感動的創意。每次到上海,只有一點空閒,總愛跑到復興西路這條氣氛甚佳的道上,喝喝茶逛逛店,尤其要看看茶缸內賣的新味道。可認識設計師?並未碰過王一陽,有時欣賞,還是遠遠的、默默的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