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鹹潮危害兩廣生態

大旱鹹潮危害兩廣生態

西江流域去年夏季出現「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但踏入十一月以來,兩廣(廣東、廣西)地區卻遭遇五十年來罕見大旱,導致珠江三角洲近日出現嚴重海水鹹潮倒灌,直接威脅廣州、珠海、中山、東莞、江門等地區用水。有專家認為,珠江近年連串的生態災害,與經濟與環境發展不協調有關。
去年十一月中旬以來,兩廣持續乾旱。除粵北地區外,廣東在近一個月的降雨量較往年平均值少一半或以上。廣西在去年下半年也出現自一九五一年以來最嚴重旱情,各江河水位持續偏低。珠三角前年秋冬季節也曾出現鹹潮,但近日中山、珠海一帶的鹹潮濃度較往年更高。專家更估計,更大的鹹潮將會發生在今年「立春」後的二、三月份。

經濟發展破壞環境

珠海水務局副局長、高級工程師劉晨光指出,除了持續乾旱、恰逢強天文潮汐來臨等自然因素外,鹹潮出現的另一個深層次原因,是經濟的迅速發展與水資源環境承載力已不再協調。西江整個流域生態受到人為極大破壞,沿岸大量的非法採沙,致使河床下降,另外上游水土保持不力,工業開發用水量激增,導致珠三角鹹潮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