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跟大隊博金融大股

英之見:跟大隊博金融大股

新年紅盤高收,和去年年尾前連跌幾日,同樣令人摸不着頭腦,以昨天的發展,恒指表現如何已不太重要,中資股才是焦點所在,恒指稍後會有起色,不過既然藍籌落後,並不是出擊重心。
中資股主題眾多,求穩陣,金融大股也相當好炒;要有故事,則有電訊設備股;另外還有跟隨商品價格水漲船高的資源股,以及私有化概念長炒長有的石化股,炒家根本不愁寂寞。
參考日韓股市的升勢,中資股可以炒得相當瘋狂。高追當然已蝕章,但調整未必出現,分注跟風,是比較合適的策略。最大的顧慮,是一批春江鴨獲利回吐計數離場,但只要不是基本因素轉變,並不需要太擔心。在升浪中跟風,要有勇者無懼的精神。
當然現時追入,安全感絕對不大,目前是看不出逆轉的誘因,但市場轉勢永遠是話來就來,所以除了分注入市,用注碼控制風險之外,股份選擇亦頗為重要,在幾個主題之中,筆者是寧願跟大隊,博金融大股,而捨棄電訊設備股,想像永遠比執行容易,所以這類股份風險最高,何況已有公司把握機會集資,根據經驗,多數不是好兆頭。

分注入市降風險

人人識講炒股不炒市,但隨着衍生工具的盛行,用另外一個角度看,也算是炒市不炒股。例如中資股的概念是GDP被低估,人民幣要升值,根據這條線推理,金融大股是最正路選擇,還未計甚麼QDII、外資持股上限等等。不錯其他股份也同樣會受惠,可是他們各自牽涉的行業風險,以及公司風險卻不同,一心炒這個簡單概念,便不應將自己面對的風險複雜化。不錯金融大股回報較低,但可以利用孖展,或者是衍生工具去將回報推高。利用槓桿效應是冒險,總比買錯公司為安全,如果明白這個選股心理,便明白現今股市,炒賣聚焦在幾隻大股上的現象。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