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4年 利多於弊<br>中國金融業今年挑戰大

入世4年 利多於弊
中國金融業今年挑戰大

上月是中國加入世貿4周年,經濟學者認為,入世不但沒有打垮內地各行各業,反而促使內地企業蓬勃發展。展望06年,焦點將在金融業,因為中國在今年底要向外資銀行全面開放人民幣業務。

【本報訊】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表示,中國入世4周年,對中國經濟發展起正面作用,人民就業機會提高,增加收入,特別是外貿突飛猛進;外國亦因中國大量出口價廉物美的產品而受益,達雙贏結果。他又指出,內地企業面對外資進入,促使他們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以電訊業為例,現在市民便可享有低廉的國際電話服務。

年底開放人民幣業務

至於入世引發的問題,是貿易順差過大,造成全球貿易不平衡,形成對人民幣滙率的壓力。他認為,解決方法除了將人民幣滙率適度調整外,還要拉動內需,刺激國內消費;然而,美國亦須分擔責任,收緊財政政策及鼓勵儲蓄,達致全球貿易平衡。
今年中國的重點工作是加快及深化金融業的改革,以面對年底要向外資銀行全面開放的挑戰。
他指出,最近金融機構已邁出很大步伐,包括將大型銀行陸續上市,引入策略性投資者改善公司管治,提高營運效率和風險控制能力。

銀行改革看風險控制

人民幣滙率機制亦有所改革;另外推行全流通股改政策,政府亦容許資本走出去,提高資本使用效率。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太區首席經濟師陶冬亦認同,05及06年中國面對入世挑戰的工作重點是改革銀行業,05年已先後作出剝離不良資產、注資、引資及上市動作,但銀行改革成功與否,要看賺錢及風險控制能力,而真正考驗的時刻仍待來臨。
不過,貿發局助理首席經濟師何達權認為,由於中國對外資銀行資本要求和開分行的速度上仍可作限制,並非世貿承諾範圍內,因此對內地銀行業衝擊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