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元鈔票的背面,寫着「我們信靠神」(InGodWeTrust)這句話。不過,我們對美元的信心,已因美國政府財政上愈來愈不負責任的行為而動搖。自從1970年代至今,黃金首度再以紙鈔票強勁對手的姿態出現,金價於1999年從252美元的低位起步,去年12月初升抵540美元的25年新高。
每盎斯500美元的金價,是布殊總統入主白宮後美元開始降格的反映,因為國際金融已經歷了微妙的巨變──油價正徘徊於約60美元1桶;西方股市升上3年新高;美國10年期長債孳息則降至4.5%的世代低水平;美國貿赤高達7000億美元,但美元兌歐元仍節節攀升;中國的經濟規模已超越了英國,其經濟增長趨勢足以影響全球息率、美元命運,以致商品市場。
金價兌歐元不斷上升,與美元的關係亦逐漸疏離。即將離任的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說得好:「黃金仍然是全世界最終的支付工具,人們不接受濫發的流通券,但對黃金則會欣然接受。」
金價冒起有啟示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聲稱,美國不負責任的財政政策,理應為全球宏觀經濟失衡和增長不穩定負上責任,不應諉過於人民幣滙率。他的說法真是對極了。現時的遊戲規則容許美國背負資本主義史上最龐大貿赤的同時,美元仍然充當世界儲備貨幣的角色,而史上從來未有全球最大負債國的貨幣可以擔此重任。但無論怎樣看,美國的負債水平均是難以長久維持的。
儲備地位正動搖
在中國人民銀行的帶領下,眾多亞洲央行正在籌備亞洲債券市場,以分散所持美元的風險。假如失去了這些買盤,美元將會大幅貶值,美息亦會大幅攀升,這將成為美國政府的一場噩夢。
美國巧妙地令70年代的阿拉伯世界和80年代的日本由富變貧,今日的對象則是亞洲央行,做法是透過狂印鈔票,令所欠債務的價值大減,從而損害債權人的利益。
歐元的誕生,是對這個世界銀行家毫無規律地濫用貨幣系統的回應。過去30年,美國利用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超然地位,不斷伸手並借錢不還,把錢揮霍於不斷惡化的貿赤、越南戰事和一手主導的中東改朝換代。
歷史是會不斷重演的,美元的結局將會與1981年被人唾棄的黃金一樣。假如聰明錢對美元作為最終儲存價值的身份失去信心,對黃金又會有何影響?記着,黃金並非任何政府或央行可以任意把弄的資產類別,其力量在我們踏入2006年時,不難成為資本市場的楷模。
中國與海灣合作局(GulfCooperationCouncil,GCC)均擬把貨幣與美元脫鈎,絕非巧合。中國公布低估了產值約17%,更反映與美元脫鈎的迫切性。中國已成立上海黃金交易所,並放寬國民持有黃金的限制。
杜拜亦已着手籌建黃金期貨市場,希望能成為中東的黃金投資交易中心。杜拜聲稱每年約有500噸實金在其露天市場進行交易,以此推算,全球黃金需求每年應不少於4000噸。
假如油價維持在60美元1桶水平,未來5年石油出口國家每年的經常帳盈餘將會高達4700億美元。要避免經濟失衡,石油輸出國極可能讓其貨幣與美元脫鈎,容許貨幣升值。
現時阿拉伯海灣國家的貨幣都與美元掛鈎,故其賣油收入在去年迭創新高。一些阿拉伯經濟學家建議海灣國家把貨幣改與黃金或一籃子外幣掛鈎。
金價牛氣沖天,日後即使高見800美元,亦非全無可能。2006年也許不再是美元年而是黃金年——InGoldWeTrust!
[email protected]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