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尋根 一見鍾情<br>骨醫收藏122歙硯冠全港

黃山尋根 一見鍾情
骨醫收藏122歙硯冠全港

【本報訊】隨着電腦的普及,現代人已較少執筆寫字,更遑論採用墨硯磨墨寫字。骨科醫生黃學明接觸外國文化多年,卻以收藏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的歙(粵音:攝)硯為樂,當中加上立體雕刻,再配上短詩,成為一方方的藝術珍品。 記者:黃慧珊

黃學明收藏歙硯已八年,至今家中已有大大小小一百二十二方歙硯,「我一向讀理科,加上行醫廿幾三十年,一直都好少接觸中國文化,總覺得少咗啲咩,所以返國內尋根,喺黃山見到啲歙硯覺得好靚,就開始收藏到𠵱家。」
他購買的第一方歙硯,是一個小和尚的臉,硯上的金眉及金花天然紋理,只稍稍雕琢,就成為一個眉目慈祥的小和尚。他利用了達摩傳授衣鉢給小和尚惠能的典故,給這硯起名「拈花微笑」,再配以「禪分南北法無分 漸悟能修頓亦行 身心幻有何方覓 拈花微笑不可云」的詩詞,寓意頓悟得道的小和尚渾身舒泰,煩惱頓清。

找工匠雕刻自成一格

自購得首方歙硯後,黃學明於九七年開始跟隨國內歙硯創意大師周小林合作創作歙硯,透過表達自己的意境,找工匠在硯上加上立體雕刻,有時又會根據其意境加上詩詞。他的首個作品「信是有緣」,是為着紀念師母,「呢方歙硯崩咗個角,一般人會覺得佢唔好,但我稍稍加咗我嘅意境落去,呢個崩角反而能夠表現到嗰種遺憾,無咗佢唔得。」
他強調,每一方歙硯都是不一樣的「孤品」,所以份外矜貴。上等的歙硯要溫潤細膩、紋理清晰,敲打時聲音要清脆利落,磨墨時要發墨如油。但他指出,一方歙硯的優劣,其實只要賞者能感受到它的意境,就是一方好硯。
作為本港收藏最多歙硯的收藏家,黃學明於昨日起一連三天上午十一時至晚上八時,在紅磡環海街十一號海名軒七樓宴會廳舉行歙硯展覽,免費讓市民參觀,查詢電話:23321533。

昨日約有三百人參觀歙硯展,大開眼界。 黃賢創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