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操作電腦間歇休息可預防<br>腕管綜合症年增五千宗

醫生:操作電腦間歇休息可預防
腕管綜合症年增五千宗

【本報訊】近年本港超時工作的情況嚴重,引致患上腕管綜合症(CarpalTunnelSyndrome)的個案不斷上升。有專家警告,如果病情惡化,綜合症可導致手部神經受損及肌肉萎縮,以致雙手失去活動能力,甚至殘廢,所以建議患者盡早接受治療,以免延誤診治。 記者:趙燕婷

脊骨神經科醫生兼物理治療師何應輝估計,現時全港每年有高達五千宗腕管綜合症新症,患者多於三十五至六十歲時發病,女性發病機率比男性高三倍。他解釋,腕管綜合症是指腕部關節周邊的肌肉勞損及發炎,並壓着腕管的正中神經線,以致患者感到手掌和手指灼熱、麻痹和刺痛。此外,患者的腕部關節會腫脹,影響手部活動,嚴重時更會令手部肌肉萎縮,引致殘廢。

嚴重患者須動手術

何應輝指出,腕管綜合症的成因包括長期姿勢不良、缺乏運動及手部經常重複做急速的動作或持續用力,所以從事記者、打字員、教師等需要連續多個小時不停打字和操作滑鼠的工種,會增加患病的風險高達兩倍半。此外,孕婦、糖尿病、腎病、甲狀腺病、關節炎患者,以及腕部周邊組織曾接受過手術的人,也會有較高風險患上腕管綜合症。
他說,脊骨神經科醫生或物理治療師一般會使用冷或熱敷、紅外線、衝擊波以及干擾電等療法減輕患者的痛楚,另外也會針對患者的工作習慣和日常生活作出評估,建議改善方法。而患者則應盡量避免使用痛手做重複性動作,以及應使用合適的手托,以紓緩腕管內的壓力。如果情況未有改善甚至繼續惡化,患者則可能需要接受類固醇注射或手術治療。
何應輝表示,要預防患上腕管綜合症,市民應在長時間操作電腦半個至一個小時後,做手部及腕部的鬆弛及伸展運動,又或交替進行不同類型的工作和安排小休,使腕部關節得到適當的休息。此外,市民也應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勢,以及將桌椅調校至適合自己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