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香薰療法盛行,不少人更視香薰精油為治療關節痛、抑鬱症等頑疾的法寶。不過,有專家指出精油多是由植物提煉而成,可能引起皮膚敏感或氣管敏感,建議市民在使用時注意稀釋比例,降低濃度,而皮膚過敏或哮喘患者則應在使用前先請教醫生,以免引起嚴重副作用。
應先請教醫生
香港醫學會副會長史泰祖醫生表示,隨着香薰療法日趨普及,近年因香薰精油引起敏感的求診個案不斷上升。他強調,精油多是由植物提煉而成,而由於不少皮膚敏感和氣管敏感個案均由植物引起,所以精油可引致敏感,其中皮膚敏感可能由直接塗抹精油引起,症狀包括發癢、紅腫、甚至潰爛;而氣管敏感則包括哮喘,主要由吸入精油引起。
史泰祖直言現時仍未有醫學證據顯示香薰療法對健康有幫助,認為市民特別是懷孕首十二周的孕婦、嬰兒及幼童不應隨便使用。此外,使用香薰時應減少精油的份量,將濃度降低。皮膚過敏或哮喘患者則應先請教醫生,必要時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進行敏感測試。
籲切勿吃香薰
近日有報道指,吃香薰有治療功效,史泰祖強調醫生一定不會贊成有關說法,呼籲市民切勿以身犯險。
台灣台大醫院皮膚科醫生朱家瑜稱,台灣市面上逾八成的精油產品含有香葉醇,不管塗抹、抑或薰香都容易造成敏感,建議市民若患有濕疹或傷口切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