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建議父母 勿迫子女攞100分<br>學業壓力令小學生最不愉快

團體建議父母 勿迫子女攞100分
學業壓力令小學生最不愉快

【本報訊】本港不少家長及學生堅信求學等同求分數。一項調查發現,近八成受訪小學生擔心學業成績欠佳、測驗考試及功課多而感到不開心,部份人更因而失眠、食慾不振及發脾氣。負責調查的機構建議,學校應盡量把校內試及校外評估課程合併,減輕學生面對的學業壓力,並建議家長不要過份着重子女的考試分數。 記者:梁美寶

香港小學學生輔導專業人員協會及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於去年十一月至十二月期間,進行「小學生情緒指數調查」,於二十間小學以抽樣形式訪問了一千二百名小四或小六的學生。

勿將子女與人比較

調查發現,大部份學生均不會因家庭經濟狀況而不開心,只有約三分一人因家庭貧窮而不開心,但有近八成學生會因功課、考試而不開心。於小學生心目中,面對困難及使他們心情不愉快的首十樣東西,均圍繞在校內發生的事情,其中首位為學業成績欠佳、第二為測驗考試、第三為功課多、第四為與同學吵架、第五為被老師責罵,至於家庭成員欠和睦及家庭經濟問題,只排於第十一及十三位。
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昨在記者會坦言,受訪小學生中有人曾因功課及考試壓力而失眠、睡眠不足及不開心等,他建議家長不要將子女與其他同齡小孩比較,以免加重他們的壓力。
張民炳又說,小學生大部份時間均花於上課、參加課外活動及應付課餘補習,教統局推行教改及不斷強迫學校接受校內、校外評估等工作,令教師及學生均為應付教改而疲於奔命及壓力極大。他批評局方政策逆道而馳,局方應教導師生如何疏導個人情緒。

欣賞長處接受短處

對於學生面對功課及考試而不開心,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副主席趙榮德認為,學生的壓力主要來自父母的期望,他認為最重要是父母別將個人的期望,投射於子女身上,及不要迫子女每科均拿到一百分,改為多欣賞子女長處,接受他們的短處。

「學生情緒指數調查」結果昨日公布,這群天真爛漫的小學生坦言,經常因為功課及考試成績欠佳而感到不開心。 梁美寶攝

《家長及學生心聲》
就讀小六的陳佩妍(左)與就讀小三的妹妹陳佩琪(右)坦言,曾感功課太多及怕考試成績不佳而不開心,陳太經常陪女兒做功課至晚上十一時。

《家長及學生心聲》
甘太說經常要陪兒子甘倍生溫書及準備考試,令整個家庭有透不過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