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語陸:上石化較中石化吸引

財智語陸:上石化較中石化吸引

中國石化(386)上周公布,由於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升,但境內成品油價格與原油價格倒掛,故母公司中石化集團獲財政部給予一筆一次性的財政補償,金額達100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上市公司獲得一次性補償達94.15億元,有關補償將會反映在05年度的稅前利潤上,並按規定繳納所得稅。受到消息刺激,中石化股價創52周新高。
除了中石化外,多間附屬公司亦獲財政部的一次性補償,其中上海石化(338)便依據原油加工總量的比例,獲得一次性補償金額6.33億元,雖然金額並不大,但卻可彌補成品油價格持續無法追上原油價格對上石化業績帶來的壓力。作為上石化的母公司,中石化亦可因而受惠,故不少分析都相信,中石化05年度的盈利將可望由預期上升約一成半,增加至超過兩成,派息比率亦可望隨着現金流增加而提高,對股價帶來支持作用。
不過,同樣有投資者擔心,今次財政部作出補貼行動,可能是意味着內地成品油價格改制改革延遲出台,故長遠而言,今次補貼行動對中石化可能是一個利淡的消息。但如果投資者有細心留意,應該知道中石化在公布財政部的給予補貼當日,發改委亦同時宣布調高天然氣的出廠價,有關調整是1998年以來首次,亦即代表內地能源價格的改革,其實已悄悄地進行中。

可憧憬私有化

事實上,今次財政部的行動,只是反映出中央政府深明成品油的價格如果持續和原油價格倒掛,只會對內地的石化公司盈利帶來壓力,所以,雖然成品油價格一旦出現改革,將會為內地的通脹帶來壓力,但為了消除石化公司的盈利壓力,以及減少政府的負擔,法改委實在沒有必要放慢成品油改革的步伐。更何況現在中國的通脹壓力並不大,反而可能需要面對通縮的問題,故現在推行成品油價格改革,其實可以減低內地面對通縮的風險,實在是最適合的時間。
不過,雖然今次補貼中石化所獲得金額最多,而日後成品油改革機制中石化又是最受惠,但短期而言,上石化的升幅可能比中石化為大,因為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表示,中石化在推出股改方案前,會先行整合旗下子公司,亦即代表上石化多了一個憧憬的因素,就是被母公司私有化。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