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身體健康、減肥成功是很多人的願望。但內地藥品及醫療廣告涉嫌欺詐、誤導問題嚴重,每年約二百五十萬人因此吃錯藥。醫藥廣告商坦承:「如果某種藥真的有一成的療效,那廣告至少要誇大到兩倍的效果。我們賣藥的原則是,不吃死人就沒問題。」
內地二○○三年藥品廣告收入已超過一百二十億元,高居各類廣告之首;醫療廣告收入在二○○三年和二○○四年分別達到五十二億元和六十二億元。二○○一至二○○四年被查處的違法違規藥品廣告及醫療廣告分別為四萬多件及三萬多件,共佔所有違法違規廣告總數的四分一。而國家工商局廣告司司長屈建民日前亦指,電視醫藥廣告的違規違法速率達六成二,其中主要是誤導性、違規侵權性及欺詐性廣告居多。
員工假扮病人吹噓藥效
內地醫藥廣告的欺詐、誤導手段可謂層出不窮。來自山東濟南、曾從事醫藥廣告有關工作五年的吳先生表示,報紙上經常會刊登某「患者」如何領略了藥品奇效,甚至登出其照片、身份證號碼、住址等,但其實這些人可能就是藥品經銷公司自己的員工。而電視台、電台上解答疑難的所謂「專家」及醫藥節目,也多涉及欺騙,部份更是藥商自己。
吳先生又指,虛假醫藥廣告一般是針對保健及減肥等功能,以及久治難癒的慢性病。這些患者本來已吃了很多藥,對藥品的療效寧信其有,即使沒有療效患者也不覺得受騙,他們正是抓住這種心理,在廣告中吹噓藥品療效高。即使有病人質疑,他們也可找各種藉口,如說患者沒按要求服藥,甚至說患者是極少數的無效病例。
藥商媒體管理部門勾結
雖然內地設有廣告管理和審批制度,但仍未能有效遏止違法違規廣告,而藥商、媒體及廣告管理部門之間也互相勾結,互惠互利。曾在湖北省一家電視台廣告部門工作九年的張小姐表示:「做廣告的藥商是我們的上帝,只要他們交錢,媒體都會盡量刊播。」
而吳先生也指,傳媒為賺取廣告收入,可能在未經工商部門審批前已為藥商播放廣告,其後傳媒也會替藥商與工商局廣告管理部門交涉。工商局一般不會處罰媒體,因為若他們對媒體作出處罰,下次可能媒體就會在其他地方監督他們。
本報記者/《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