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和烏克蘭展開天然氣大戰,同時令歐洲陷入「冷戰」。俄羅斯切斷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超過兩天,「斷氣」影響擴大,多個依賴烏克蘭輸氣管的歐洲國家,由俄羅斯輸入的天然氣數量銳減達四成,俄羅斯指烏克蘭從中「偷氣」,烏克蘭否認。今個寒冬,歐洲人看來要麼就捱「貴」氣,要麼就捱凍打「冷顫」。
烏克蘭三分二的入口天然氣來自俄羅斯,「斷氣」逾兩天,民眾生活即時未受影響,當局向國人保證目前的天然氣存量夠用至四月中。烏克蘭未「斷氣」,多個西歐國家均聲稱由俄羅斯輸入的天然氣數量下降。
責烏「偷氣」一億立方米
俄羅斯天氣然公司Gazprom(簡稱「俄氣」)提供全歐洲四分一的天然氣,大部份供應到歐洲國家的天然氣,均經由烏克蘭管道輸出。烏克蘭「斷氣」後,匈牙利指俄氣供應下降逾四成,奧地利和斯洛伐克分別下降約三分一,克羅地亞減三成三,波蘭減少約一成半,羅馬尼亞少五百萬立方米。
「俄氣」指摘烏克蘭「偷氣」,單在前天(周日)截取近一億立方米輸往歐洲的天然氣,價值約二千五百萬美元(約一億九千萬港元)。烏克蘭否認,但表示如果氣溫下降至零度以下,可能截取天然氣作為「過境費」,又反指俄羅斯擾亂由土庫曼經俄羅斯輸入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
「減氣」影響預計今日蔓延至歐洲中部,市民生活添煩添亂,暖氣所需的天然氣隨時供不應求,令嚴寒的冬天雪上加霜。
英國能源大臣威克斯警告,烏俄天然氣之戰將間接提高英國本土的能源價格。英國能源監察組織指當局不應以烏俄問題作為加價的藉口,而內閣亦多了發展核能的聲音,希望英國不用依賴他國的能源。
德國最大天然氣公司E.ON-Ruhrgas指,能源危機會嚴重影響德國工業,令本已疲弱的經濟再受打擊,即使物色其他進口來源,如挪威和荷蘭,也無法補充足夠供應,「無可避免」令天然氣價格上升。德國經濟部長格洛斯促請身為八大國集團輪任主席國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今次事件上的做法要「負責任」。保加利亞則表示,在今次天然氣危機下,可能要實施燃料限制。
保加利亞或實施燃料限制
德國、意大利、法國和奧地利的能源部長已發出聯署信予烏俄兩國,希望雙方確保天然氣供應穩定。歐盟能源專家明天將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世界貿易組織(WTO)拉米認為,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能源價格,應按市場價格釐定。
這次天然氣風波令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關係再跌谷底,烏克蘭總統尤先科指俄羅斯總統普京打出能源牌,向烏克蘭的經濟施壓,等同「勒索」,背後目的是懲罰烏克蘭的「脫俄親歐」政策。
天然氣戰端始於俄氣要求提升供應給烏克蘭的天然氣價值,提出由五十美元(約三百八十港元)一千立方米,暴升四倍至二百三十美元(約一千七百港元),跟市價看齊。俄國以往向烏克蘭提供廉價天然氣,換取使用對方輸氣管。烏克蘭不滿加價太急,希望攤分五年,但俄方只肯延遲至在今年第二季加價。雙方談判破裂,烏克蘭前天元旦日正式「斷氣」。
美聯社/路透社/德新社/英國《泰晤士報》/《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