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易
最近,政府提出的政改第五號報告書遭立法會否決,很多人便跟隨着政府的說法,聲稱這樣會導致政改原地踏步。假使政府的動議獲得通過,情況會如何?那將是代議政制開始以來,除了臨時立法會成立的那次,第一次立法會或立法局直選議席在比例上,完全沒有實質增長。
以往幾屆選舉,直選議席由十八席增至二十、二十增至二十四、二十四增至三十,總議席數目不變。但這次政府的建議,是將立法會總議席增至七十,直選和非直選的議席各佔一半增幅相等。第一次直選議席沒有增長,竟出現在曾蔭權領導的時期,這該是曾特首的恥辱。這種做法即使不是民主進程的倒退,也明顯是民主進程的減速。
不進反退 牛步不如
這完全不是政府口中的「邁向全面普選的一大步」,以政府建議的這種牛步,最快也要數十年後才有望達到普選目標。屆時,當年見證《中英聯合聲明》、代議政制開始、甚至見證九七回歸的人,超過一半都已經作古。曾特首說他有望看到全面普選的一日;我遠比曾特首年輕,但考慮到這樣的進程,我也沒有信心能夠活着看到那一天。不知曾特首是否真的覺得自己會鶴齡龜壽,還是他是個算術白癡。
且不談步伐,這個方案根本是原則上錯誤的方案。這些政府建議新的非直選議席,根本就是利用鳥籠政治的延續,維持向一些對權勢趨之若鶩,卻又缺乏勇氣接受普選考驗的人「派餅仔」。每一個立法會議席都由公帑支持,如果大家接受了政府這種做法,以後政府將照辦煮碗,增加了直選議席,卻同時增加同等數目的非直選議席;即使立法會議席增至兩倍,直選成份的比例完全沒有增加,納稅人就要付出更多代價,供某些人繼續「收餅仔」。那樣對公眾公平嗎?
雙重標準 恭上倨下
政改報告被否決後,林瑞麟、許仕仁之流,忽然振振有詞地批評他們口中的「反對派」阻礙民主發展;在以往北京多次阻礙全面普選時,包括人大釋法,否決○七、○八雙普選等時,儘管當時支持○八雙普選的民意,遠比這次接受政改五號報告書的民意高,林、許等人屁也不敢放一個。現在泛民主派只是否決一個畸態的反動法案,林、許便突然理直氣壯地扮起民主勇士來。
林局長公開質問泛民主派多年來對民主發展「做過甚麼」。泛民主派過往要求政府推行全面普選,也得到極高民意支持,享受高薪厚祿負責憲制發展的林局長,又出過甚麼力協助?有沒有試過向中央爭取?若說泛民主派否決有民意支持的方案錯誤;林局長對明顯有民意支持的普選時間表,又做過些甚麼?這些爭取全面普選的民主派,已準備好在選舉時,接受投票箱上的考驗,好歹要承受其取向所帶來的政治後果;不像林局長,沒有選民的授命,卻享受着百姓(不是朝廷)的俸祿。
鼓起勇氣 別裝鬥士
政府心知肚明,○八或退而求其次的一二全面普選得到民意支持。如果政府領導層有勇氣訓斥反對政府建議的議員,就請他們鼓起同樣的勇氣,向中央爭取實現這些訴求。不然,許、林之流,還是不要再假裝為民主鬥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