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賞指南出爐 了解濕地生態<br>救救瀕危水牛留住貝澳美景

導賞指南出爐 了解濕地生態
救救瀕危水牛留住貝澳美景

【本報訊】新年長假期不一定要去商場購物、入戲院看電影,一家大小手牽手遠走郊外也是賞心樂事。大水牛與小鷺鳥如何相依為命?為甚麼非要保護流浪水牛不可?答案就在貝澳——大嶼山南部一個恬適的鄉土。 記者:蔡元貴

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為喚醒香港人對保護水牛及濕地生態的關注,在環境自然保育基金資助下,製作了一套《貝澳田園生態文化遊踪》自助導賞指南,派發給前往貝澳遊覽的遊人。指南內有地圖、貝澳勝景的簡介,也闡述了創作指南的理念。

全球野生水牛約四千隻

活在貝澳的水牛本來是農民飼養,幫助耕田的,後來農田荒廢,水牛被遺棄,成為流浪牛,更多次被投訴滋擾民居及危及道路使用者,被漁農自然護理署捕捉及宰殺,引起環保團體關注。
世上現存的野生水牛不超過四千隻,世界自然保護同盟多年前把水牛列為瀕危品種。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行政秘書劉一瑱說,現時活在貝澳的水牛大約有六十頭,保護水牛不僅是維護這種動物的權益,也對保育整個貝澳生態有莫大幫助。
水牛和濕地生態唇齒相依,濕地會為水牛提供居所及糧食;水牛也為濕地提供一個健康的生態環境。當濕地植物的生長速度太快時,水份會被蒸發,導致濕地乾涸,水牛會把過量的植物吃掉,保護濕地。水牛的排洩物也可為濕地提供養份,當水牛為了散熱,在泥沼上翻動、形成水窪時,造就各種昆蟲棲息的樂土。

蟲鳥棲息濕地互惠互利

有水牛的地方就有牛背鷺。牛背鷺棲息於池塘、水庫、稻田及沼澤濕地,三五成群的在濕地上覓食,並且經常跟隨在水牛身邊,啄食水牛身上的寄生蟲,水牛也多得這位清道夫,為牠們清潔身體。
導賞指南推介的景點,除了貝澳淡水濕地的水牛群落,還有貝澳河口的岩岸及紅樹林美景。在河口潮間帶,泥灘孕育着無數小生命,有招潮蟹、彈塗魚等等。貝澳村的杯澳公立學校的小學生更曾在那裏搜集得六百種海貝、陸貝及淡水貝。

貝澳自助導賞指南免費派給遊人。

《水牛與濕地生態互為關係》

《水牛與濕地生態互為關係》
濕地
水牛在泥沼上翻動散熱,形成水窪,造就各種昆蟲棲息的樂土。

《水牛與濕地生態互為關係》
牛背鷺
牛背鷺啄食水牛身上寄生蟲為生;水牛也多得這位清道伕為其清潔身體。

《水牛與濕地生態互為關係》
昆蟲
濕地為水牛提供居所及糧食;同時,水牛吃掉過量的植物,保護濕地避免乾涸,為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