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馬派貼士 - 左丁山

贏馬派貼士 - 左丁山

到上海總會食飯,碰到退休賓架N,賓架N十幾年來鍾意收藏鐘表,久唔久就搵一啲「專家」同佢交換心得,互相鑑賞對方收藏,據賓架N講:「一啲專家不外如是,寫就天下無敵,佢哋自己啲藏品係普通料啫。」賓架N自細有家底,讀大學時已被公認為有錢仔,收收埋埋啲古表名表,幾值錢㗎。

講表唔係左丁山嗰行,自己戴一隻精工表戴到爛為止,現在索性以手機當作計時器。細路時聽老竇日講夜講「江詩丹頓」,以冇錢買一隻為憾。老竇過身之後,自己儲咗一啲錢,忍痛買咗一隻「江詩丹頓」,「家祭毋忘告乃翁」,至今仍然唔捨得戴,原裝收埋,睇怕都已經折舊貶值咗咯。
既然唔講表,講馬啦,賓架N立即眉飛色舞,講六十年代佢讀大學時到馬場做兼職售票員嘅故事。賓架N話:「大學三年班,得一位馬主寫信推介,我到馬場遴選會員廂座做賣飛,人工就唔多,但冇VIP介紹,一定冇得做。遴選會員廂座有好多商界大人物賭馬,下注極豪爽,一位爵士下注心水獨贏,夠膽落注三萬大元。我哋啲同學畢業後,月薪都冇一千,我見到人哋下注三萬,幾乎口窒手軟,唔識得打飛。爵士又夠豪爽喎,贏咗收錢,淨係要五百蚊紙,剩番啲紅底及濕柴,畀晒我做貼士。六十年代中,未有ICAC,人人都係咁收,嗰個月我在馬場兼職,貼士收入凡四千大元,一年大學學費都只係八百蚊咋!」
六十年代中,三萬蚊可以買一層樓,記得老竇講過五十年代馬場有兩個大豪客,一個姓李,一個姓孫,每次入場帶一個鞋盒,裏面鋪滿五百蚊紙,輸錢面不改容,輸極都有,贏咗錢派貼士,簡直濕濕碎。業餘賽馬時代嘅故事,今日聽之,似天方夜譚,但聽完,比較吓今日嘅制度,就知道香港喺過往五十年間,進步極大。做事不能抱殘守缺嘅。抱住老皇曆做人,得閒講句「一枝紅杏出牆來」單單打打,一出聲就自暴其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