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深層次鬧劇

李怡專欄:深層次鬧劇

總理溫家寶在接見曾蔭權時說:「發展香港民主政治是中央一貫立場,但要平穩、健康、有序地進行……」。
筆者從中英會談香港主權以來,二十多年都密切關注香港的民主進展,而筆者長期觀察的體認是:「盡力阻止發展香港民主政治是中央一貫立場」。從當年起草《基本法》、爭取八八直選、彭督政改方案等一路走來,中央的一貫立場可說從無改變,而且一脈相承。
…………………………
對溫總理的「民主政治」要「平穩、健康、有序地進行」,今年九月他在歐洲的記者會上的一段話可為佐證,他說,「中國將推進其民主政治發展,包括舉行直接選舉」。「如果中國人民能管好一個村子,我相信幾年內他們將能管好一個鎮。這個制度將循序漸進。」
也就是說,直接選舉先從文化教育較低的農村開始,繼而是文化教育較高的「一個鎮」。香港人的普遍教育程度高,直選大概會安排到「循序漸進」的最後階段。
…………………………
先從農村開始直選,是因為對低教育程度的社會,選舉結果較能夠控制。
中共一貫立場是力阻香港發展民主政治,正是因為中共無法控制香港這個多元社會的直接選舉的結果。

…………………………
溫總又說,香港仍有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未能根本解決。曾蔭權在會見後解釋,所謂深層次的矛盾問題,是指經濟問題;泛民主派就解讀為政治問題。長期自認是對中央政策解讀「權威」的鄔維庸也說離不開政治問題。
一句語焉不詳的「深層次」,觸發香港一場深層次解讀鬧劇。政改方案遭否決,香港政治問題已被曾蔭權打上死結。他只好暫時不碰此結,因而強說是經濟問題。
…………………………
從香港經濟近年的發展,我們看不到經濟上有甚麼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是「未能根本解決」的。曾蔭權講的經濟轉型,高工資、高地價、高租金等,根本不是問題。只要香港維持原有的法治與自由,資訊、資金自由流通,政府廉潔有效率,香港作為中國「境外」的金融中心,根本無法取代。
…………………………
不談政治,轉談經濟,是回歸以來董建華政權最擅長的說詞。然而回歸後的所有問題,都出在政治問題上。中央對香港自由、法治、民主政治發展的干擾,這一政治問題造成對經濟的衝擊。
香港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是甚麼?說穿了就是「一國」之下「兩制」的矛盾,是中共的專權政治與香港多元社會下市民的自由,法治與要求有基本政治權利的矛盾。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
《文匯報》推出長篇論民主派即反對派文章。是否代表中央的意向,引起猜測。
在一黨專政下,豈有地方派系的議論空間?用《文匯報》的名義,只不過使這種議論在受到廣泛批評時可以托辭並非代表中央意見吧了。這種放氣球的手法,已見識太多了。
逢周一、二、四、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