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美延續超強遭挑戰
Continuityandchange──延續和轉變。世界政治的格局,從來在這種架構中發展和演繹。由一九九○年代冷戰結束到今年,美國超強格局依然不變。變的是,在這個超強格局中,美國備受挑戰。
過去兩年,世界反美聲音不弱,總統喬治布殊政府自行其事、不理反對攻伊,大美國得引來批評。但由去年底踏入今年,美國外內交煎,外有反美情緒,內有特工門、竊情門醜聞,第二個任期的喬治布殊政府有點跛腳鴨,在國內撤軍伊拉克的呼聲,華府甚至已吹風說減少駐軍,到十一月國會中期選舉,如果共和黨輸掉國會控制,喬治布殊政府可能更加跛腳。
2026年中國經濟超美
雖然跛腳,但還是大美國。喬治布殊政府上台後,從未停過打造「美國的世界」:攻伊攆走侯賽因、向伊朗施壓、支持黎巴嫩反敍利亞的雪松革命,支持格魯吉亞、烏克蘭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顏色革命,要將美式民主推向中東和中亞。
在歐洲和亞洲,英國和日本依然是美國的忠實盟國和外交打手。要外交打手,是因為德國首位女總理默克爾上台後,雖然銳意修補和美英關係,但絕不會讓德法軸心地位讓路,有英國這個戰略夥伴,美國可繼續在民主歐洲為國家利益角力。
在亞洲,當英揆貝理雅疾呼「我痛苦地注視到中國的增長比英國快三倍」經濟前瞻預測指中國在二○二六年中國經濟規模比美國還要大,美國更要靠日本抗衡從來不賣美國的帳、主張多邊主義的中國。日本小泉政府意圖今年修改美國替她立定的戰後和平憲法,參加集體自衞,美國就肯定護航。
美國甚至會積極拉攏估計二十年後經濟比任何歐洲國家都要強大的印度,抗衡中國。要不然,喬治布殊去年就不會高調設宴訪美的印度總理辛格。可以見到的,是變局中出現挑戰,美國亦求變要延續她的超強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