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本港最大型旅遊項目,將會是三、四月間落成啟用的香港濕地公園。建築署最近在其網站展示了公園的最新面貌,重點介紹了建築物的獨特設計。佔地六十一公頃的濕地公園採用了大量環保設計,配合可持續發展概念。
香港濕地公園位於天水圍,耗資逾四億元,是香港首個專為生態旅遊而設的大型項目。建築署在其網站內展示了公園的最新風貌,公園的設計,號稱是融滙了濕地自然環境及可持續發展概念的結晶。公園主要設施包括面積一萬平方米的訪客中心、一間外館及三座觀鳥間。
原生品種樹木
建築署標榜的是十大環保概念,建築物的頂部天窗,可以讓天然光線透入,節省照明用電,也可以促進空氣流通,減少使用空調。建築物外牆使用了經過認證的再生木材,透過垂直木柵和橫向百葉板,可遮蔽建築物免受陽光直接照射。
廁所設計也很講究,傳統公廁每次沖廁使用九公升水,濕地公園的沖廁系統則只用六公升水,節省用水。公園內還有雨水收集系統,儲存雨水作沖廁之用。園內種植的樹木,盡量採用本地原生品種,可以節省人工灌溉及修葺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