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捷生雜文:賀歲大封爵

孔捷生雜文:賀歲大封爵

「江山王氣空千劫,桃李春風又一年。」送舊迎新,理當吉慶滿堂,便在凌煙閣上點一齣《六國大封相》,依中華上國之爵位古制,給香港政界名流封爵贈興——
天朝爵位制度和英夷頗不同,欲知其詳必先熟習本朝的編年史。卻說毛太祖以降,計有哀宗劉少奇、武宗林彪、孝宗華國鋒、成宗鄧小平、恭宗江澤民、順宗胡錦濤共曆七代。其中成宗鄧小平有德王胡耀邦和惠王趙紫陽輔政,如鄧公所言:「天塌下來有胡、趙頂着。」及至九七回歸,德王已奪爵而且早歿,惠王亦被奪爵並關進宗人府,死而後已;而成宗薨於一九九七年,未能見到香港易幟,卻被我朝追諡為「成祖」,設香爐懸繡像於太廟正殿。
商賈世家董建華被恭宗江澤民「眾裏尋他千百度」,賜予特首印綬,董公為外藩,雖未得稱王,卻可位列公侯。董封為開國公,殊不想施政七年,野有哀鴻,民有菜色,董公遂削爵,降為逍遙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董公已不與聞政事了,不過他仍為萬戶侯,食邑「八萬五」。
曾蔭權家世與豪門無涉,遂被順宗胡錦濤殿前欽點,接過特首印綬,香港七載蒙塵,人心初定,曾氏本可冊封為靖國公,唯曾先前已獲英夷爵號,故此只封為靖國侯,與逍遙侯董建華並列。

陳方安生曾謝絕英夷封爵,愛國之情可憫,她雖與董公不合,掛冠而去,但以布衣之身仍可冊封為誥命夫人,考「慈惠愛民曰文」而「剛直不阿曰正」,遂封為「文正夫人」。
許仕仁為九卿之首,兼號「橋王之王」,已封為輔國伯;又因許伯嘔心瀝血之政改方案遭異議「清流」雙否決,許伯怒形於色,要泛民主派一肩承擔歷史罪責,其言擲地作金石聲,甚得我朝龍庭激賞,故加封為鎮國伯,和曾蔭權一樣擁有雙重爵位。
此外還有財政司唐英年封奉國伯;警務處長李明逵封雲騎都尉,又因世貿會議鎮暴有功,加封驃騎將軍;律政司長黃仁龍資歷尚淺,先食祿而暫不封邑;不過既然辭職的陳方安生尚可冊封誥命夫人,那麼前律政司梁愛詩亦可封為郡主,梁既往言行姑且勿論,但相貌觀之可親,考「辟土服遠曰桓」而「溫柔賢善曰懿」,故梁愛詩應封為「桓懿郡主」。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新歲伊始,一眾港官總把新桃換舊符,而靖國侯曾蔭權雖經新敗,猶得主上恩寵有加,賜黃馬褂,加太子少保,令港人與有榮焉,雖愈加看不到普選那一天,但胡溫口諭至要緊的是「經濟民生」,於是港官團拜,三呼:狗年發財,新春大吉!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