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嗅到火藥味

中日關係嗅到火藥味

劉黎兒 文化評論員

日本駐上海領事館的一位領事級電訊官,因受中國公安以桃色關係威脅提供機密密碼而自殺,已讓政經均告冰冷化的中日關係陷入近年的最低潮。日本政府官房長官及外務省都正式出面承認這事實,並向中國抗議。

雖然北京過去不理會這抗議,現在也還不承認。日本官民都覺得中國至今竟還對日本玩這樣老套的間諜戰,敵視日本,令他們戒心大為提高。加上日本國內媒體及國民的壓力,今後顯然會繼續抓住這點,要求中國處理。中日關係的僵局在最近兩個月內,已因為雙方高層的發言急遽惡化,現在更因為電訊官自殺事件而從厚厚的冰層下冒出火藥味來。
日本政府在十二月二十四日,公布了日本人對中國不覺親近的比例達百分之六十三點四,覺得有親近感的則創下新低,為百分之三十二點四。日本人對中國的親近感,從十年前起一直是四成左右,卻從○四年起劇降,而且有百分之七十一點二的人「不覺得中日關係良好」。

親中感愈來愈低

如果在電訊官自殺事件爆出後才調查的話,各界均認為比率將降得更低。要在日本國內找到親中的人愈來愈困難,本月二十七、二十八日,日本各網絡上有關此案的留言最多,幾乎都指這領事官等於是遭中國殺死的。
雖然日本政府表示,因為涉及隱私,加上家屬也堅決不肯發表,所以一直不公布這宗發生在去年五月的案件。不過,右傾的《週刊文春》先後報道此案,以及本來有希望成為後小泉候選人的財務大臣谷垣禛一,在十七年前於中國買春遭公安檢舉過的案件,並非偶然。
谷垣事件被揭發,當初還被認為是爭奪接班地位的政治鬥爭,使他失去參加後小泉的角逐資格;但從最近一連串發展看來,事件毋寧說是對日本政府內部親中派的牽制。像批判外相麻生,以及官房長官安倍對中國發言不當的眾議員加藤紘一等,在這樣的氣氛下,便不敢再主張甚麼了。

對親中派的牽制

用女色來勾引而後威脅的仙人跳手法,是共產國家如俄國等也慣用的,許多歐美國家對此均有相當的訓練與防範。為了維護政治家這種珍貴的人才,通常不會輕易讓當地女性等可疑人物有機會接近。
不過日本在這方面的戒心一直很低,認為間諜戰僅存在電影裏。像前首相橋本龍太郎擔任厚生大臣時,在東京大谷飯店「巧遇」北京女公安李維萍後,又在中國「正巧」由李女擔任繙譯等,日本政府也毫不警覺,橋本因而遭中國勒索巨額的ODA(政府開發援助),而且「終生」扮演日中友好角色。正如這次上海公安對自殺的電訊官說:「我們這是一輩子的交往了」,也就是一旦留下紀錄,終生有遭恐嚇、威脅的可能,才會迫死他。日本政府首次承認中國違反《維也納條約》中,不得威脅外交官的行為而不斷抗議。

不開放對話窗口

雖然小泉首相也為由於自己參拜靖國神社,而讓中日高峯交流中斷了五年相當介懷,十二月二十七日夜裏,還對自民黨前副總裁山崎拓表示:「我可沒說過中國軍力膨脹是威脅」,強調他不像外相麻生及民主黨黨魁前原般,動輒指中國是「威脅」,自己是很顧慮中國的感受,而從來沒有用過這些字眼;但最近兩個月,日中氣氛愈來愈差卻是事實。
十一月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中,連例行的中日高峯會談也無法安排,中國外長李肇星發言表示「這全是因為一個人的行為所影響的」。此外小泉任命了強硬派的麻生當外相,雖然小泉說這是「採取毅然態度,亞洲外交才會順利」,至於本身也贊成參拜靖國神社的麻生,果然採取「讓中韓習慣就好」的對策,一開始便讓各界認為這像是故意要跟中韓打架的安排。小泉等於是下了一帖劇藥,但是顯然無效,中國甚至連一小扇對話的窗口都不開給日本。

其他交流的問題

小泉原本的構想是對華關係採政經分離,政冷只要經熱就好,不過事實上,這幾年來日本企業對中國投資沒有很大增長,日中貿易佔中國對外貿易的比例日益縮小,二○○○年時還有百分之十七點五,但今年一月至八月下跌至只有百分之十三點二。加上去年持續的反日示威,以及最近新力(Sony)的數碼相機首次遭中國禁止販賣,也讓日本廠家相當震撼,因為過去連次級品牌的賓得(Pentax)也沒有出現過這情況,財經界認為日本廠家對中國可能拿他們開刀非常憂慮。
以前中日政治不好,但是財經或民間關係還算良好,可是現在連其他的交流也出現問題時,像電訊官自殺事件就可以引爆更大的危機。不過也有些看法認為,中日雙方長年鬱積了許多對對方的怨言,或許要徹底爆發一次後,才能建立較為健康的關係。政治上或許有這可能,可是要恢復彼此國民的感情就要更多歲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