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北上「述職」謁見中國主席胡錦濤,胡錦濤講話木獨平穩,並無新意,到了中國總理溫家寶這一關,開始有點苗頭。溫家寶長期備受工作壓力,說話直腸直肚,指示「香港社會還有一些深層的衝突和矛盾」。這句話客觀超然,何謂「深層」?令人誤會是指香港泛民主派和要求政改的民意,備受壓抑,需要得到進一步的「照顧」和「理順」。
難怪曾蔭權馬上解畫,指與溫家寶的會談純粹限於經濟,曾某的解釋應該是事實。香港問題這一攤不歸國務院總理管轄,所謂政改問題、民主抗爭,溫家寶早已暗示「冇眼睇」,在訪問東歐時,初以「離開了幾天,不熟悉情況」,後又以「喉嚨痛」為理由抗拒評論,在中國官場,可視之為消極抵制。
今天的國務院總理只管中國經濟問題,中國貧富懸殊,農民危機強烈,非擴大民主化與新聞監督難以改善,而這一點在政治局常委之中,又不由溫家寶說了算,做總理今日之苦惱,可想而知。
溫家寶關注香港的經濟結構問題,也言之成理。溫家寶指出,所謂深層矛盾衝突,經曾蔭權解畫,亦即地產泡沫化現象尚未消失,「三高政策」的魅影仍未驅除,換言之香港經濟繼續由地產主義主導,無法經濟轉型,溫家寶高瞻遠矚地看到,這樣下去一定「仆街」,特區一定遲早會再向「中央」伸手求救。
當年董建華上京,要求CEPA,溫家寶事後高調宣稱:「他又來向我要這要那」。「他又來」三字加強語調,高亢之中有無限牢騷。政改打沉,民主壓抑,香港還要面對一連串「老大難」問題:地產主義騎劫香港經濟,地產商繼續綑綁香港的經濟結構,地產癌細胞繼續蔓延滋生,董建華上台曾施以「八萬五」的化學療程,豈知病人嘔吐大作,頭髮脫光,瘦成一個骷髏,但癌細胞絲毫無損。「獅子山下」的悲歌唱了幾遍,香港當初信誓旦旦要回復當日腳踏實地的創業精神,豈知言猶在耳,樓價又再衝上三萬元一呎,股市大旺,特區經濟又撿回了地產主義的海洛英,吸個不亦樂乎。
戒毒不堪痛苦,呼天搶地;戒毒半途而廢,泡沫「復甦」又回復歡天喜地。「溫總」看在眼裏,急在心頭,香港進入「後政改時期」,工商界反民主普選,地產經濟虛火繼續暢旺。新的時代,舊的課題,新的特首,舊的危機,一覺醒來,吵鬧一夢,原來又回到老董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