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失望電影

四大失望電影

《長恨歌》
文化錯配選角致命

一個香港導演與幾位香港演員要拍舊上海的故事,注定是一個文化的錯配,並非有一部小說在手,依書直拍就可以拍出原有的舊上海味道來。老實說電影完全拍不出小說中的神采,節奏沉悶。找鄭秀文演王琦瑤一角更是致命傷,雖然看得出她是很努力想去演好這個角色,惜力有不逮。

《無極》
賣弄特技劇本不濟

此部戲肯定是給編劇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劇本頗為不濟,整部戲由第一場到最後一場,基本上剪掉任何一場都沒問題,因為劇情沒有太大連貫性,這部戲口碑欠佳,完全是劇本失誤,主題不明、鋪陳不清,賣弄電影特技到氾濫地步,不少鏡頭更似抄襲其他外國電影。至於角色設計亦欠深度,演員根本沒戲可演,但張東健在沒戲演的情況下,每次出場仍能在鏡頭前表現得神采飛揚,證明這位韓國演員很用心去演出此部戲。

《阿嫂》
技巧稚嫩浪費演員

黃精甫的導演技巧尚未成熟,千萬不要以為拍戲是拍MV,一部戲的劇本連貫性很重要,而在《阿嫂》此部戲,導演似乎連自己都不知想表達甚麼,試問觀眾又怎會看得明,此戲敗筆是劇本薄弱,單是林嘉欣殺不到的BB女長大成人後,嘉欣可以完全不衰老,已經令人無法置信,這部戲有六大影帝演出,倒是很心痛黃精甫浪費了一班好演員的發揮機會。

《七劍》
支離破碎非戰之罪

此部戲最初完成的版本長達四個小時,後來因要遷就上映時間,幾乎要剪掉一半戲份,所以上映版本略為支離破碎,觀眾入場看此部戲,大多數不明白劇情講甚麼,七劍交代得不清不楚,如果以上映的版本去評論此部戲的得失,當然會感到失望。徐克的作品很喜歡以古諷今,以電影談政治,在《七劍》最後一幕出現了北京的畫面,然後英雄豪傑說硬打沒用,不如去京城說服皇帝,徐克似乎想暗示給香港民主派知道,硬碰未必有用。

《長恨歌》

《七劍》

《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