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消息說,今日港府會公布電力監管諮詢文件,不建議引入新的競爭者,但建議將允許利潤由13.5%降至8%。表面看起來,利潤率減40%,但千萬不好期望電費可以減40%,我估計,將來電費可能只減個零頭,算是聊勝於無那種,原因是如果兩電增加投資,特別是環保投資,用電者就必須為這些投資付錢,一個減一個加,最後是加是減仍是未知數。
今日是2005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昨日恒指結算,跌了55點,有些失望,我很希望今年恒指能在15500點上站穩,但近幾日卻愈離愈遠,現在更是在15000的邊緣。15500是上一個中期浪的浪頂,有很強的心理作用,能升破就是一支強心針,升不破則人人心中對股市後市仍有保留。
曾特首上京後,說香港有三高,即高地價、高租金、高工資,這三高阻礙香港的經濟發展。
這是錯誤的見解,非洲低地價、低租金、低工資,經濟發展則是完全靜止。
高工資有甚麼不好?內地居民千方百計想來香港工作、定居,想到西方國家當黑市居民,為了就是工資比較高,經濟好,工資自然高,高工資應該是人人高興的事。當然,高工資不能再搞70年代的製衣、玩具等工業,但是,這有甚麼不好?這表示香港在進步。實際上,深圳、東莞的製衣廠、玩具廠也在外移,搬到工資更低的地區。
曾特首一提到高地價,許多人馬上想起八萬五,八萬五搞到香港出現負資產,希望曾特首不好因為高地價而再來一個八萬五。
高租金的問題則很複雜,香港積極發展金融業,結果是工作人口愈來愈集中於中環,中環的商廈租金也自然很高。香港仍然有很多次一級的辦公樓租金一點也不高,只是有人覺得在中環摩天樓辦公是高人一等。至於住宅租金,香港有約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公屋,租金不高,另有約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自己的屋子,真正有問題的是那批沒能力買樓,又沒資格住公屋的人。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