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特寫:衍生工具受歡迎 期指最熱炒

新聞特寫:衍生工具受歡迎 期指最熱炒

俗稱期指的恒指期貨在港推出多時,已成為散戶「器重」的投資工具,去年續受歡迎。港交所過去10年,每年都有就包括期指在內的衍生工具投資情況進行調查,昨日公布04/05年度的調查發現,「純買賣」仍是投資者買賣期貨期權的主要目的,佔總成交量一半,較上年度微跌四個百分點;為了對沖而進行交易的比重,則由上年度32%,升至36%,這種情況在恒指期貨尤其明顯。
港交所今次主要就恒指期貨、期權、小型恒指期貨、H股指數期貨及股票期權,於去年7月至今年6月期間的表現進行調查,上述產品佔衍生產品總成交量99%。港交所共發出156份問卷,收回144份,回應率達92%。

本地散戶偏好小型期指

調查發現,以最熱門的恒指期貨而言,53%投資者以「純買賣」為目的,但比重較上年度大幅減少十個百分點,且是00/01年度以來最低水平;用作對沖的比例,反而增加八個百分點至35%。小型期指的炒賣情況更熱烈,「純買賣」佔總成交量85%,增加五個百分點;是00/01年度推出以來最高水平。
各項產品當中,恒指期貨及H股指數期貨的成交量,以海外機構投資者所佔的比重最大,分別為40.9%及48.8%。本地散戶偏好小型恒指期貨,佔產品成交量67.5%。股票期權市場的成交量,大部份來自交易所參與者本身的交易,佔76.8%。

海外機構投資創新高

總體而言,本地投資者及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海外投資者,分別佔總成量36%及29%,後者刷新5年新高;其餘35%屬於市場參與者的交易。
值得留意的是,英國以外的歐洲投資者在今年度的投資比例大增,由上年度只佔總成交量一成,升至27.9%,超越往年「排頭位」的英美兩國,英國及美國分別佔總成交量24.3及25.9%。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