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增長放緩升11.5% 明年外貿難樂觀

出口增長放緩升11.5% 明年外貿難樂觀

本港11月份整體商品出口貨值增加11.5%,為連續4個月錄得雙位數字增長,但增長動力放慢(見圖)。貿易發展局預計明年出口增幅,由今年預測的11.5%放緩至9%,滙豐更悲觀,料明年增長僅4.6%。另外,在鹽田港的競爭影響下,部份主要出口市場在上月出現負增長。

【本報訊】政府統計處公布,繼10月錄得11.6%的升幅後,11月轉口與港產品出口合計的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200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1.5%;其中轉口貨值為1864億元,上升10.6%;港產品出口貨值為140億元,上升26%。
同時,繼10月份錄得9.7%按年升幅後,11月份商品進口貨值為2044億元,上升13.6%;11月有形貿易逆差40億元。不過,第三季國際收支有30億元盈餘,第二季為赤字55億元。

進口升13.6%貿赤40億

貿易發展局經濟師袁兆勇認為,11月份整體出口增加11.5%,屬預期之內,但本港出口到部份市場的增幅放緩,以美國及英國為例,甚至出現負增長;10月份本港輸往美國及英國的出口貨值,按年增幅分別為5.1%及7.4%,11月則分別倒退3.2%及1.6%。
按整體出口貨值言,美國及英國分別是本港第二大及第五大出口目的地。就11月輸往美、英的出口下跌,袁兆勇認為,部份原因反映了「付運分流」的影響,由於本港碼頭面對鹽田港的競爭,愈來愈多在內地設廠的港商,選擇到深圳直接付運(或稱離岸付運),不必經香港付運。
袁兆勇說,11月份本港貨櫃吞吐量表現也欠理想,情况與輸往美、英出口放緩的現象脗合。葵青貨櫃碼頭上月的貨櫃吞吐量,11月份跌4.4%,是今年以來首次下跌(見表)。袁兆勇認為,部份原因可能與買家提前付運有關。

港產貨出口增長強勁

統計處數據顯示,港產品出口在過去數月加快,有雙位數增長,截至11月的3個月內,整體港產品出口按年增幅介乎24%至27%,袁兆勇認為原因有三:一是中國乃世界工廠,需要本港供應的電子零部件;二是海外市場對本港電子消費品需求強勁;三是海外公司增加資本開支及添置電腦器材。政府總部發言人指出,若趨勢持續,應可為本地製造業工人帶來更多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