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值得警惕的全國第一

財經評論:值得警惕的全國第一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日前公布05年評選結果,在城市整體競爭力及政府誠信的排名,香港都位列榜首,上海與北京都難以匹敵。這項調查結果其實是意料中事,因為實行資本主義、強調人權法治、崇尚經濟自由的香港,怎可能落後於剛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脫胎換骨」的內地城市?
坦白說,這項調查最值得關心的,並不是香港在中國城市中的排名,而是香港能夠躋身榜首的社會核心價值。只有確保誠信及法治的「社會資本」(Socialcapital),香港才能維持「一國兩制」所賦予的獨特價值,不致淪為中國眾多城市其中的一個。
看深一層,經過百年的社會發展,香港的法律與司法結構有兩項特點:第一,注重法律程序,並透過普通法中的三項基本原則來體現,包括「無罪推定」、「充份證據」和「剩餘權力」(引申法無明文不為罪,即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禁止的行為,市民便有權去做);第二,以遵從先例為原則,所遵循的規範,按照具約束力的判例作為根據。當法律的普遍適用性出現執行缺陷時,就透過「衡平法」(Equity)來加以糾正。所以,市民申請司法覆核的門檻很低,以確保法律能夠保障市民的權利,這種法治制度,正是香港賴以成功和發展的基石;商業活動和市場交易得以暢旺的緣由。

供租者與尋租人狼狽為奸

反觀中國城市的發展,光在商業活動上,從企業改革所牽涉的「尋租活動」(Rent-seeking),貪污舞弊顯然是「自然」的結果。所謂「租金」,在經濟學上的含義,是指因資源自然「稀缺」所產生的利益。資源的佔有者因資源的「稀缺性」,可以不勞而獲而得到的那一部分「利潤」。引申來看,國營企業的資產,甚至很多經濟部門,在過去計劃經濟的指令下,資產價格與市場價格出現「差距」,這一部份的「價格差」,亦有「稀缺」的經濟特性,可以坐享其成.因此,幹部與企業的領導人,便可以輕易在企業體制改革中,乘虛而入,成為「供租者」,與「尋租人」一起瓜分這部分利益。
這些「尋租活動」體現在貪污、賄賂、欺騙、私相授受種種活動中。不少貪婪的人就像英國大作家威廉‧戈爾丁(WilliamGolding)在他的名著《蠅王》筆下,那批流落到孤島的可怕少年,大家你搶我奪,把人性的卑劣發揮到嚇人地步。缺乏誠信及法治精神,成為負「社會資本」,不僅造成商業交易旺盛的虛浮性,造成社會貧富懸殊,而且最終破壞經濟的長期增長和穩定發展。
香港成為全中國最具城市整體競爭力、誠信排名最高的城市,不值得驕傲,反而更應該值得警惕,珍重我們社會法治和自由的核心價值,千萬不可淪為中國眾多城市其中一個,喪失一國兩制的特色。
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