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農民真苦啊!」雖然全國人大昨日高票通過,明年起廢止《農業稅條例》,官方傳媒大吹大擂,宣揚有兩千多年歷史的農業稅正式走進歷史,但卻被民眾斥為「騙人的把戲」。農業稅在當下中國農民千百種苛捐雜賦中,只佔一小部份,中央雖象徵式減稅,卻壓抑糧價,同時加入世貿開放市場後,內地的農產品價格暴跌,再加上化肥、種子等價格不斷飆升,令全國九億農民收入減少,活於水深火熱之中。
對於全國人大決定明年一月一日起免除農業稅的決定,內地網民一針見血地說:「騙人的把戲,就如同要討論免除乞丐的個人所得稅一樣,野獸玩弄的把戲。」事實上,由於中央不補貼地方財政,各地鄉鎮、村級政府以各種名目,不斷向農民增收各種稅費的現象,料難有根本的改變。
各種名目收費壓農民
以四川省八一鄉太平村為例,農業稅每年人均二十二元,但加上教育附加費、民兵訓練費、廣播費、計劃生育服務費、幹部誤工補貼等項目後,一年人均稅費就增加到一百二十元。
該村殘疾村民唐文學,因欠交三十元四角稅費,而被八名上門催繳的鄉幹部毆打,並牽走了唐的一隻羊。結果,唐文學憤而服毒自殺身亡。從○二年下半年至○三年上半年,全國農村共發生類似惡性稅費衝突十五宗,造成十四人死亡。
相對於官方「取消農業稅,全國八億農民受益」的宣傳攻勢,內地農民的生活卻更艱苦。國家取消一點點的農業稅,鄉鎮等地方政府又會以其他名目收回。
難敵外國補貼農產品
另一方面,穀賤傷農,中國大米和小麥等價格今年頭十個月累計只有微不足道的升幅,分別是百分二點九及百分零點六。同時,農用尿素、化肥等在十月的價格較九月卻暴增超過兩成,而全國糧產每畝成本今年平均增加了三十至四十元。結果,今年以來,在內地種大米的農民基本上是蝕本的。網民稱:「如今有很多農村的良田是空閒着的,沒人願意種糧。」
此外,在中國入世開放農產品市場後,面對美國等國大幅補貼棉農等的低價產品的競爭,中國今年的棉花價格大跌,種棉面積銳減百分十二,玉米和大豆價格分別下跌百分六點二及一成半,農民收入銳減。
中新社/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