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雙否決之後,除了曾特首與「泛親中派」的關係走向惹人注目之外,另一關鍵人物陳方安生的動態,亦為港人密切關注。
本來,「一枝紅杏出牆來」,中國官方已經將陳太定性為「政治淫婦」。正如本欄上月指出,陳方安生的第一原罪,在於其性別,而不是政見,在中國政治文化的「仇婦情意結」之下,陳太絕難有出頭之日。
然而世事無絕對。陳太自稱在「一二四」前夕,收到某方「訊息」,方才決定上街遊行。「訊息」來自何方?如果不來自中國高層,則陳太又豈會冒險一博?
關鍵是曾蔭權在「雙普決」之後,訪京歸來,如果無法明確、強硬、清晰地加大強調「中央支持」的政治力度,則陳太的「天外訊息」行將繼續發酵,令特區政界疑神疑鬼,以為陳太在中南海另有暗線,準備時機成熟,即成為「煲呔第二」。
退一萬步,即使陳太的「天外訊息」,證實是聖女貞德自稱收到的「上帝使命」,着她帶領法軍抗英,其實並非上帝聖諭,而是精神病者的幻覺,則日後陳太成為「民間影子特首」,兼「時事評論員超級女聲」,對於曾特府的施政暢順度,亦必帶來相當的困擾。
如果「泛親中派」與「煲呔」合流,另一方「泛民主派」和陳太拍檔,則不但旗鼓相當,社會分化對立加劇,而且「泛親」集團之中,因有愛國老人與維園阿伯各路成員,此一「愛國塔利班」的極端左翼,在「仇婦情結」驅使之下,將來對陳太的謾罵污辱將會不斷失控升級,反正中方已定性為「一枝紅杏」,則親中維園小組將深化批判「政治淫婦」勾英搭美的種種「罪行」,把陳太進一步打為「潘金蓮」,英美勢力為「西門慶」,四十五條為「王婆」,曾爵士則遭矮化為「武大郎」,反正「政改方案」這籃燒餅早已賣不出,而親中愛國政團成為「武松」,將潘金蓮剖胸剜心,則屬當仁不讓。
今後愛國「泛親」把陳太定為「七淫八亂」的角色,但又會低估陳太的政治魅力,反令陳太的民望更加「三貞九烈」。「泛親」明火執仗,一直追剿陳太到太公祠堂外的打穀場空地,誓要將其「浸豬籠」,則自有四十五條大狀捍衞婦權,挺身批判中國「吃人的舊禮教」,如此尚有何「和諧」可言?
特區小農社會的「民主發展」,無疑更為活潑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