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家長向來重視英語教學,不過國際試「劍橋小學英語考試」的成績顯示,在亞洲十六個國家及地區中,港生成績跌至第九,為三年來最低,名次低於一些中亞及南亞國家,在東亞亦不及南韓。有學者及小學校長認為,本港升中派位着重校內成績,加上有直屬和一條龍學校制度,精英學生多不用考該試,故成績不能反映港生英語水平實況。 記者:倪清江
台灣的英國劍橋認證中心根據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局○四年「劍橋小學英語考試」成績數據,昨公布亞洲十六個國家及地區的名次。結果顯示,馬來西亞排首位,其次為印尼及巴基斯坦,香港位列第九名,較南韓後兩位,但高於台灣及中國大陸(見表)。
排名三年來最低
該中心亦有比較○三年及○二年考生的成績,香港分別排第七及第三位。該兩年作比較的國家及地區,分別為十四個及九個。
劍橋小學英語考試簡稱「劍橋試」,分三級,成績以五個「盾」(shields)為滿分,沒有及格界線。
成績資料顯示,本港三個級別考生在會話方面,接近全部都能取得三個盾或以上,取得五個盾的也有約七成;港生在另外兩份試卷(聆聽,閱讀及寫作)取得三個盾或以上約有七至八成,但滿分比率則只有一成多,較排名前列的國家及地區有三至四成考生滿分,相距甚遠。
本港五、六年級學生多考第三級(Flyers),多用作在中一自行派位報讀中學時,向心儀中學證明自己的英語水平。較低年級學生則考其餘兩級。
精英學生多不考
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心理學系系主任侯傑泰指出,一些小學有直屬中學,學生可直升中學部,這類學校中不少是水平高的名校,故成績好的精英學生,多不會考該類英語試,故該試成績不能反映港生英語水平。
津貼小學議會主席蔡楷俊校長亦說,讀一條龍學校的小學生也毋須為升中而考該英語試。他說,近年中學自行派位階段,收生着重學生是否多才多藝,成績只佔一部份入學分數,故此雖然英文中學聯會數年前倡議英中自行收生時考慮劍橋試成績,但近年學校已趨冷淡。他說,該試屬自願性質,每年的成績難免略有差別,有的學生只當作興趣而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