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不平衡現象,基本來自東西方兩大陣營之吞吐過度或失衡。代表西方的美國,是全世界最大「吸盤」,而東方則由巨龍、小龍、小虎和日本等組成,大部份出口貨品都往美國擲,而當中中國製造更佔美國進口總額高達四成,汝道美國政府是否「頭痕」?
何出此言?今年美國經常帳赤字估計直迫8000億美元,佔GDP接近7%,如果沒有足夠外來資金填補因貿赤流失的美元缺口,美元滙價將會是怎麼樣的景況,已是牛頭角順嫂也知曉的事情,此所以美國政府高層不斷呼籲亞洲國家必須採取較具彈性的滙率政策,其中尤以中國面對壓力最大。
失衡問題不易處理
然則話倒說回來,美國多年來能處於低通脹、高增長、低利率的「夢幻」經濟環境,有多少是受惠於以中國為首的東方陣營?人民買到平貨之餘,投資中國的企業也得到廉價勞工和土地之好處,從而提高盈利,政府不也因國債有需求而減輕負擔?要人民幣大幅升值,大家同樣慘,美國上述好處或倒轉,中國則可能更大「鑊」,無論社會(失業率飆升)、經濟(外來投資減少、金融體系或受衝擊)都會因牽一髮而動全身,最終影響埋政治(太複雜,不懂國情勿胡亂猜測),中國一亂,恐怖程度已不必冠一費唇舌矣!那麼美國政府又該如何dealwith?
另一方面,美國人愛消費的德性無法改變之外,亞洲人愛儲蓄之習慣也是造成不平衡的因素。就以中國為例,儲蓄率高達GDP的五成(家庭佔12%、政府佔16%、企業佔22%),大部份亞洲國家同樣秉承這「良好」傳統,積穀防饑、投資審慎、儲多點外滙預不時之需,這個C+I+G(消費+投資+政府開支)如此保守,又怎不將N×(出口減進口)弄至側埋一邊?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