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經濟振而不興,特首曾蔭權認為總理溫家寶提出的「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是指高地價、高租金及高工資「三高」影響香港競爭力,港府需研究解決,不過學者分析目前「三高」問題不算嚴重,大地產商及大財團壟斷、低技術勞工無出路及貧富懸殊加劇才是經濟危機所在。
解勞工出路抵銷負面因素
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關焯照直言不同意「三高」是削弱香港競爭力主因的說法,他說與九七年比較,現時樓價、租金及工資均有頗大程度調整,而金融中心區因地理位置良好而地價高昂,是全球普遍現象,他表示,若港府針對所謂高地價推出壓抑措施,令人憂慮重蹈「八萬五」覆轍。
關焯照認為,香港競爭弱點是約有半數勞動人口是低學歷及低技術勞工,如何令他們提高生產力,才是香港經濟轉型的最大挑戰,「高工資只係相對概念,如果工人生產力好高,就可以抵銷呢個負面因素。」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鄺志堅亦質疑曾蔭權的說法,反問「香港工人重算高工資?」他指出,高地價可能令香港發展製造業失去優勢,但港府卻沒有設法扶植一些有潛力創造大量職位的行業,如回收業及物流業,「政府應該研究整個經濟結構,唔係只顧搞高(科技)、尖(端)、精(密)就得。」
經濟矛盾仍須靠政治解決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何國良稱,港府在政策制度上向大地產商及大財團傾斜,小市民、小商人無平等機會進行競爭,令貧富懸殊加劇,才是導致社會上不同階層矛盾加深的原因。他說,所有經濟矛盾,最終也只是演化成不同利益集團角力的政治矛盾,他認為就算領導人只談經濟矛盾,其實最後也要透過政治手段才能解決,「經濟與政治根本唔可以分開處理,中國領導人熟讀馬克思主義,佢哋嘅思維唔會唔明白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