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言堂:窩輪市場回顧與展望

錦言堂:窩輪市場回顧與展望

恒指本月高低位分別為15272及14860點,相差只有412點,為本年度波幅最窄的月份,如無意外,在今明的最後2個交易日應難突破此牛皮局面。回顧今年港股表現,可用牛皮悶局來形容,今年恒指最低位是13280點,最高位15544點,高低波幅僅2264點,相比2004年的全年高低波幅3416點以及2003年的5449點,波幅明顯較小。
雖然港股波幅有所收窄,但過去一年無論在市值、集資額和成交量等方面,港股均創新高,窩輪成交更是全球排名第一。
截至今年11月底,本港窩輪總成交額達776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61%,期內現貨總成交額為41170億元,較去年增加約11%,反映窩輪成交增幅遠遠高於現貨的成交增幅。

成交比重日增
去年窩輪平均每日成交額為21.1億元,今年截至11月底,窩輪平均每日成交額已增至34.2億元,增幅高達62%。今年平均現貨成交額約181.3億元,窩輪佔現貨成交約18.8%,較2004年佔13.3%的比重進一步增加,其中在今年11月15日港股全日成交161億元,窩輪的成交佔去31%,創2002年以來新高水平。
今年窩輪市場除了成交活躍之外,另一特色是中資股窩輪成交明顯增加,一些熱門中資股如中國人壽(2628)和中石油(857),其相關窩輪更經常出現在十大窩輪成交榜。連同國企指數窩輪在內,截至今年11月底止,國企股窩輪總成交額達1265億元,佔窩輪總成交約16.2%。
年內多家國內大型企業來港上市,中資股買賣氣氛熾熱,促使相關衍生工具需求增加,間接令新股加快推出相關窩輪產品,例如交通銀行(3328)、中國神華(1088),以及年底上市的中國建設銀行(939),在新股掛牌後約一個月,已有發行人爭相發行窩輪,出現「多輪齊發」現象。
窩輪市場成交活躍,引伸到發行人數目亦明顯增加。2001年窩輪市場監管重新檢討後,於2002年實施新規例並重開窩輪市場,當年本港共有15個發行人,因種種緣故,2003年減少至12個,2004年又再回升至14個,今年進一步增至18個,比起2003年低潮時期增加了50%。

汰弱留強難免

發行人要加入這個競爭激烈的窩輪市場,必須先經詳細規劃,配合完善的軟、硬件配套,包括人才及資本需求,並不是隨便可貿然加入的。筆者相信,過去一年欲加入窩輪發行人行列的金融機構都應已加入,未來將進入汰弱留強的局面。
展望今年,民生銀行及中國銀行等大型國企料於明年上半年來港上市,相信會令中資股及相關窩輪繼續成為市場焦點。另一方面,領匯(823)在本港上市首日,新加坡已搶先同日發行其窩輪,隨着未來更多REITs上市,相關窩輪可能成為今年新焦點。
雖然本港連年貴為全球「窩輪一哥」,但國內市場推出窩輪短短幾個月,已有迎頭趕上之勢,上海及深圳數隻窩輪的成交額竟曾高達50至60億元人民幣,高於香港1300隻窩輪合計日均成交40億港元,成交更一度出現高於正股的現象,反映國內市場對窩輪需求的熾熱程度。另外,南韓及新加坡窩輪市場亦發展迅速,香港要保住一哥地位,殊不容易。
李錦
法興證券衍生工具部高級副總裁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李錦是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