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霸》效應 片商擲2億開戲<br>泰國展拳腳力谷電影業

《拳霸》效應 片商擲2億開戲
泰國展拳腳力谷電影業

「李小龍死了,成龍累了,李連杰弱了,現在托尼.賈(TonyJaa)來了!」這是泰國電影《拳霸》去年在台灣上映時的廣告詞。大家對於泰國的認識,除了陽光、海灘、人妖,以及價廉物美的美食和Spa外,現在多了個電影。橫掃亞歐美海外市場的《拳霸》,不僅推動整個泰國電影工業的崛起,使其成為繼韓國後,亞洲下一支影壇生力軍,還刺激包括新加坡、越南等亞洲國家電影業的發展。

最新的數據顯示,今年泰國的電影票房賣座極佳,亦激勵了更多製片商明年投入更多的預算。泰最大的Sahamongkol製片商今年推出了十一部本土電影,其中包括由泰新晉武打明星TonyJaa主演,票房席捲亞洲和歐美,本土票房逾三億泰銖的《冬蔭功》。該公司決定明年投資約一億九千萬元(港幣.下同),推出十八部電影,搶攻泰日漸興盛的電影市場。而GMMGrammy集團旗下的歌萊美泰國電影中心明年也將拍攝八部電影,希望明年的營收能從今年的三千八百萬增加到一億三千萬元。

每年舉辦電影節

泰國電影的發展經歷過幾個階段。九八年的《鬼妻》預告了泰電影業的復活,去年《拳霸》的推出,作為迄今為止國際影響力最大的泰國片,標誌着泰電影業的成熟。泰電影產業的成功,亦間接推動新加坡與越南積極發展電影事業。
為創造環境,泰國每年舉辦國際電影節與曼谷電影節兩活動。一方面奠定泰在東南亞電影產業的領導地位,一方面也結合電影業與旅遊,透過電影業提高旅遊的吸引力。寰亞電影發行副總經理朱任之說,泰片近幾年的製作水準已提升不少。娛藝院線市務經理黃韋琪說,近年香港觀眾接受多了泰語片,除《拳霸》,《鬼妻》票房都不俗,公司會視乎不同時期流行的片種,吸納更多泰片在戲院播放。
香港影業協會理事林旭華則說,一套《拳霸》為泰片闖出一條新路。但他認為,泰片題材不多,趣味性不足,不太適合海外市場。
本報記者/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