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大海看來平靜,但印尼亞齊省的居民腦海不斷重播的,是一年前瘋狂海浪吞噬萬物的世紀大災難。當地時間昨天早上八時十六分(香港時間昨早九時十六分),印尼在海嘯重災區亞齊省舉行悼念儀式,由總統領導下默哀一分鐘,儀式有人痛哭,有人傷感,用無言的淚水,說明人們沒有忘記世紀海嘯的慘劇。
印尼亞齊省是距離觸發世紀海嘯最近的黎克特制九點三級地震震央,所以在巨浪滔天的大海嘯中,首當其衝,成為死人最多重災區。整場海嘯死逾二十三萬人,印尼單是亞齊省,已近十七萬人罹難。
昨天就在一年前第一波海嘯侵襲印尼的八時十六分,印尼總統尤多約諾就在亞齊省被夷平的蘭村,領導第一場有八十八國代表出席的悼念儀式,在海嘯警報汽笛響起後,默哀一分鐘。這是印尼首次拉起海嘯警報進行演習,如果不是沒有海嘯預警,南亞在去年海嘯就不會死那麼多人。
尤多約諾說:「正正是一年前的今日,在同一片藍天之下,大地向我們施放了毀滅性的力量。今天我們在此紀念當天的海嘯。那是一場悲劇、一場浩劫,更是印尼的一次考驗。讓我們默哀片刻,悼念我們死去的兄弟姊妹。」一分鐘的默哀,一分鐘的鴉雀無聲,但這一分鐘,人們腦海中大概回到在二○○四年的十二月二十六日。
一無所有住難民營
尤多約諾之後探訪了多間清真寺、集體葬坑和難民營,慰問生還但痛失家園至親的災民,更在LhokNga和大約一百名居民,在一個帳篷裏共晉午餐。對於災民來說,總統慰問帶來振奮,但災後生活依然艱苦。
在亞齊省省府班達亞齊,本來有五千名華人,海嘯遇難的有一千人,幸存的亦飽受創痛。當地華人慈善基金會說,海嘯後華人紛紛出走,幾星期後才回到家園,他們合力搭帳篷、修店舖,重新生活。
賣折叠床的女老闆楊秋燕說,海嘯後東西都沒了,幸好房子還能住,於是用積蓄再借點錢,重新建家園。她樂觀說出亞齊諺言:「只要生命尚存,不向困難屈服。」但也有人一無所有,數百人至今仍住難民營,靠每月九萬三千盾(約七十八港元)救濟金,或只得一些米、油、即食麵和沙甸魚過活,說起遭遇,他們都雙眼含淚。
「真想再抱抱他們」
許多人到各個集體葬坑和清真寺祈禱。有些人忍着眼淚,四十三歲的哈姆里達毫不顧忌地痛哭。一年前她去了沙地朝聖,沒想到與四名孩子竟成永訣。她哽咽着說:「我真想再抱一抱他們。」亦有人已經接受命運,奮力要重新站起來的人,更加關心的是改善生活。三十五歲的亞尼努力向前,從賑災人員得來鹽、手推車等,賣起魚來。他說:「我不要錢,只要可助我重建生活的東西。」
但重建工作慢得很。二十四歲的貝奇看着夷平的房子,四周只是爛鐵和膠布。「改變?沒人見過。我們聽了許多承諾──得到的也只是這些承諾。」至今八成海嘯災民跟貝奇一樣,住在臨時帳篷中或木屋中。
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德新社/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