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飽受南亞海嘯蹂躪的斯里蘭卡,有三萬五千人死亡,重災區至今依然頹垣敗瓦。五十萬流離失所的災民,能居於簡陋的鐵皮屋已算幸運。最貧困的一群,一家八口擠在狹小的茅蘆過活,沒衣服可穿的窮女孩,赤身露體在一片殘垣中度日。
記者於十月底隨樂施會走訪這片傷痕纍纍的土地。斯里蘭卡東部Batticaloa的海灘Pasikudah,從前是坐擁無敵海景的旅遊樂土;去年巨浪將這裏的漁村、五星級酒店夷為平地。岸上現已長滿嫩綠的野草,但腳下細沙卻變成一地碎磚和雜物。沒有了遊人,只有烏鴉不時飛過傳來「鴉、鴉」聲。
居於帳篷五個月
這裏是泰米爾游擊隊出沒之地,日間有大量政府軍站崗,晚間的治安欠佳,令重建工作倍添困難。樂施會共為六十二萬七千名災民提供援助,每天為災民提供七十萬公斤清潔食水,又建成逾三千七百所臨時房屋。在Batticaloa的Valachehenai區內,一條住了約三百個家庭的小村莊,巨浪奪去村內二百四十五人的性命。
年僅兩歲的小女孩Shun在海嘯中失去母親,志願團體給小孩建了一所水泥屋,讓她一家有個安身之所。
Shun已屬較幸運的一群。海嘯事發一年,但當地政府的重建政策舉棋不定,志願機構都不敢貿然動用捐款覓地重建,以免政府改變政策、浪費金錢。大部份居民現只居於用茅草或鐵皮搭建的臨時屋。
Msunty靠一個由中國政府捐贈的帳篷度過燃眉之急,「我們一家住在這中國帳篷約五個月,現在剛建好了新的木屋,真的要謝謝中國政府。」這名木匠的妻子懷孕五個月,一家人正滿懷希望靜待小生命降臨。
十三歲的小女孩Kohilaa一家原以打魚維生,但海嘯後不敢再出海,改以造掃帚維持生計,最年幼的幾個小女孩連一件衣服也沒有,一家在樹林內的一間小茅廬過活。「這片土地不只受海嘯摧殘,這裏還有動盪的政局、嚴重的赤貧。」
記者:雷子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