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正 禧文學舍創辦人[email protected]
李爸爸(PaPaLee),是李光耀的別稱。外國人喜歡這樣叫他,當然語帶雙關。一者他年長,二者他是新加坡的大家長。雖然,他不認為自己所走的,是家長式統治路線。
在劍橋念法律時,他的同窗,是東姑鴨都拉曼。馬來聯邦宣布獨立,成為馬來西亞。拉曼,是大馬總理。新加坡屬大馬一邦。一九五六年,新加坡脫離大馬獨立,李爸爸出任首屆總理。他的人民行動黨上台執政。直到今天。
他果斷、專權、廉潔、實幹。立國之初,利用星洲人「身陷重圍」的憂懼心理,推行他的守紀律、勵精圖治政策。到今天,他們還在說︰我們的四周,是回教世界的印尼和大馬。星洲這個島國,馬裔人佔百分十五。他們是回教徒。印裔也有百分七。華裔是絕大多數。如果我們不比他們進步,一定給「吃掉」。要讓多數非回教徒的社會,在回教海中立足,必須強調秩序和安定。這個藉口,今天還在用,儘管人民的憂懼感已不復當年。恐懼心理,可以利用多久?
星洲與神州的分別
如果問︰星洲和神州有甚麼區別?答案簡單。星洲,是個治理得井井有條的神州。難怪人人都說,星洲模式,是北京的夢中情人︰豐衣足食,文盲率低,市容整潔,政府廉潔,一黨專政,不必自由。改革開放初,鄧小平出訪東南亞。到星洲。驚訝兼欣賞。也難怪明明知道星洲派軍事人員到寶島「觀摩」,還是派人到星洲學習。想來,在北京眼中,把中國治理得像星洲,人人高興。他承認中國在學,但懷疑是否學得來。
他看中國,有點像他看星洲。經濟先行,維持中央統轄。如果中央失權,國家會散掉,他說那是歷史的教訓。可又用錢其琛兒子做例,說下一代的人一定不會是同一個樣子,會很慢的改。民主嘗試?也許是村長、鎮長。但萬分謹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不相信。中國有龐大外滙儲備,不會餓死人,根本沒有火。
只要老百姓有溫飽,萬事大吉?他認為是這樣;起碼,對農村的人——也就是多數的人,是這樣。城市的人?他覺得可以用「收買」來攏絡「合作」。這固然也是政黨特色。你要反對我?有更好的意見?請提出——參加我們,在建制內改革。成為執政黨成員。你不來這套,在校園靜坐?嘿,我斷水斷電,包圍校園,致電你家中,說衞生情況愈來愈糟,父母出動,你不是乖乖就範?所以他覺得,六四不應該發生。據他說,李鵬後來告訴他,說北京鎮壓,因為「完全沒有經驗」。
必須集中發展經濟
你說他反民主,他不承認。他覺得,亞洲人要迎頭趕上,必須大力發展經濟,改革人民生活,其他都是次要。民主,不能帶來迅速經濟起飛。菲律賓是他的笑柄,菲島人生活好,還是星洲人生活好?菲島的民主,只見混亂貪污,不見提升一般人的生活條件。他看亞洲,就像他看菲島,不合「西式」民主。
那星洲呢?也不行。這個爸爸要聽不同意見,當兒子提出時,卻不能越過爸爸的界線。星洲有四百萬人,「能擔當的,不夠兩千」,他說。他不相信個人是社會的最基本價值,並堅持五種規範︰你和統治者的、和妻子的、和兒女的、和父母的、和朋友的,「五規伸張,天下咸寧」。所謂亞洲人價值觀,即儒家五倫。難怪他們要設立儒學研究中心,難怪他叫我們「醜陋的香港人」。
李爸爸不要言論自由,卻認定他們資訊開放,甚麼報刊都有。《遠東經濟評論》評他,他把人家攆了出去。《亞洲華爾街日報》評他,他先把你限量發行,再告將官府。別人說嚴苛,他說︰待我們的人民能「獨立思考」,有「像美國一樣的教育民眾」,我們自然放寬。人家說,你這個世代的星洲人已做得比英國強了;他說,我少跟他們接觸,讓我的兒子處理好了。
新加坡的方向?「要更像美國。」李爸爸說。
也許他是另類的「訓政專家」。在我們思考民主議題時,李爸爸給了大家甚麼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