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論股:公平自由貿易不簡單

談錢論股:公平自由貿易不簡單

港府耗資2.5億港元、備受爭議的世貿(WTO)第6次部長級會議終於曲終人散,經過場內場外整整6天的明爭暗鬥,總算達成共識,中間落墨制訂了《香港宣言》,各國同意在2013年全面取消對農產品的出口補貼,已發展國家在06年取消棉花補貼,以及08年起撤銷最不發達國家的97%產品入口關稅和配額等等。這雖然談不上有重大的突破,但總算鎖定了世貿多哈回合談判到目前為止的進展,為未來的進一步談判定下了路線圖和時間表,而會場外的示威衝突,遠沒有之前的西雅圖那麼激烈,使大家放下心頭大石。
世貿風險消散,加上外圍市場造好,使到港股在會議結束後翌日(12月19日)彈升153點。在香港舉辦這樣一場國際盛會非常昂貴,單是動員9千名警員的薪金,以2萬元月薪計,一個星期的總數就超過4000萬元!如果計及港島交通大動脈數度中斷、灣仔及銅鑼灣商業區變成死城等,有人估計香港這次實際「埋單」金額高達5.5億港元。

國家興亡由此起
當然我們的收穫也不少,首先是市民上了一堂很好的公民教育課,增加了對自由貿易、全球化和國際政治的認知;警方贏得了控制示威活動的實戰經驗;港府則向世人展示了本港舉辦大型活動的先進設施、高效率和優質服務,令與會代表賓至如歸,香港的名字更從此留在世貿歷史上。
經此一役,我們應更懂得珍惜香港的繁榮與安定。作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世貿的始創會員之一,香港人一向不覺得貿易有甚麼複雜問題,就連和平崛起的中國不也是大大受惠於自由貿易嘛。
不過,領教過南韓農民那種不惜冒死抗爭的大場面,我們應知道要做到真正公平的自由貿易並不簡單,很多時理論解決不了實際的處境,世貿也就被很多人認定是西方霸權的工具。經濟學ABC的「比較優勢定律」就是好例子,按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最擅長的業務,大家經過恰當分工,取長補短,就人人都得到最大的好處。18世紀工業革命後的英國就很信奉這一套,因此要求美洲殖民地只生產棉花,然後運到英國加工成棉布再高價賣回美洲。幸好北美的新興工業家才不吃這一套,他們要有自己生產棉布的權利,因此支持獨立戰爭,這才有了今天的美國。由此可見,貿易還關係到國家的興亡呢。
姚謙
時富泛德財策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