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處四職員憶災區尋港人<br>海嘯一周年:信念:一個都不能少

入境處四職員憶災區尋港人
海嘯一周年:信念:一個都不能少

【本報訊】眼見無情惡浪把妻子和兒子捲走,身陷絕境的爸爸更使勁緊握另一名兒子的手,但巨浪衝力太大,他終捉不住這雙柔弱的小手……瞬間痛失三名至親。南亞海嘯發生後,四名入境處官員趕赴災區助港人尋親,穿梭於臭氣熏天的停屍場、途中遇山泥傾瀉、海嘯警告。憶起遇難港人的慘痛經歷,四人不勝欷歔。 記者:雷子樂
海嘯一周年系列之三

南亞海嘯翌日,入境事務主任郭懿徽與葉家輝兵分兩路奔往泰國布吉和斯里蘭卡可倫坡尋找遇事港人下落。布吉的醫院滿目瘡痍,孩子在病床上仍在驚呼「help﹗help﹗」郭懿徽最難忘是陪同一名港人到蔻立認屍。她說,回程時遇到海嘯警告:「嗰時我心諗,我嚟呢度幫人,唔會有事嘅!」但一面部署應變,「公路另一邊係大海,我叫司機一有事即刻上山路。」

遍地遺體 血滲泥土

「當時心情好矛盾,想搵到(港人),又想搵唔到。」葉家輝專責尋找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港人。他在當地接到一名港人求助:「我諗住一個都不能少,即刻坐車去營救。」出發時陽光普照,但中途山泥傾瀉,司機一度迷路,黃昏終於到達,「個伯伯喺間爛屋外等緊,重搵到個內地同胞。」葉家輝說,這內地人在七六年唐山大地震曾任救護員,「二十年後佢再遇大災難,忍唔住不停咁喊。」
海嘯死難者實在太多,處方從調查科特遣隊抽調了入境事務主任鍾瑞興和入境事務助理員伍惠恩到布吉增援。鍾瑞興當日連夜陪同兩名香港女士到蔻立的停屍場尋親。月黑風高的晚上,看到遍地遺體,血水滲遍泥土,教人不寒而慄。
鍾瑞興後來得悉,該女子的哥哥一家四口到布吉遊玩。當巨浪湧至,他和太太各抱一孩子。丈夫眼巴巴看着洪水將妻兒沖走,他手中另一名兒子也漸被巨浪沖脫,「佢就咁睇住自己家人離開,乜嘢都捉唔住……」鍾事後不敢再與這家庭聯絡,免勾起傷痛。經此一役,鍾瑞興更愛錫子女,「以前對個仔好嚴,𠵱家會多啲同佢溝通,出街會拖實阿仔隻手。」
○三年才加入入境處的伍惠恩,首次出差就踏足世紀災場,她永不會忘記,一名菲律賓裔母親在海嘯痛失丈夫和孩子,只餘一名九歲女兒在深切治療部與死神搏鬥。這苦媽媽很堅強,一直在病床守候。

救災領悟 珍惜父母

一晚女童情況急轉直下,媽媽終於崩潰,在醫院跪下祈禱。「當時我都好想祈禱,求個小朋友快啲起番身。」自言一向少與父母溝通的伍惠恩說,海嘯後學懂珍惜父母,「會唔怕羞同媽媽講句『好掛住你』。」
四人至今未再踏足布吉等災區,有人看到屍橫遍野後,「唔敢再食芝麻雪糕」,但每逢佳節,這隊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都會「隨時候命」,出發協助有需要的港人。

海嘯一周年,泰國藝術家派吞為悼念死難者,特別雕造了一批白色人形雕塑,擺放在巴東海灘,供人憑弔。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