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聯線:結構產品有助穩定股價

票據聯線:結構產品有助穩定股價

衍生工具對沖活動對正股價格的影響,經常成為市場熱門話題,譬如早陣子有一隻發行量龐大的窩輪接近到期,各方均十分關注發行商的活動,但焦點僅局限於窩輪的對沖活動而已。事實上,在過去兩、三年,正股波幅持續向下,其中一個合理解釋,是股票掛鈎票據迅速崛起,大量相關對沖活動對正股市場形成穩定作用。以下我們嘗試將常見結構票據所作的對沖活動加以剖析。

筆者於之前已經指出,近年窩輪市場雖然愈來愈活躍,但大藍籌或國企紅籌的波幅在過去兩、三年間不升反跌,箇中原因與股票掛鈎票據的對沖活動關係密切。
以滙控(005)為例,30天歷史波幅於03年的高位是22%(從統計學上說,即每日股價一般波幅約1.4%),今年30天歷史波幅曾一度低見6.6%(即每日股價一般波幅約0.4%)。大藍籌及大型國企皆是股票掛鈎票據的熱門掛鈎對象,近年股票掛鈎股票愈來愈流行,相關的對沖活動亦愈見活躍。
以常見的票據結構為例,票據掛鈎3隻股票,投資期為兩年,潛在回報與表現最落後股票掛鈎,如股票在觀察日達到指定水平,投資者可獲取潛在票息。至於到期日贖回,須視乎最落後股票有沒有跌穿行使價,以決定投資者收回本金還是接貨。

票據對沖兩個層面

假設發行商純粹以買賣正股為票據對沖,第一個對沖活動層面是在票據發行初期。每隻掛鈎股票的對沖比例相若,當預期正股股價上升,發行商須於到期交付股票的機會愈低,但交付潛在票息的機會愈高,所以持有正股作對沖的比例相應下降。因此,票據發行商的對沖活動是「一齊高追沽,一齊低追買」,此舉與窩輪剛剛相反,因而對正股股價產生穩定作用。
第二個對沖活動層面是在票據發行一段時間後。隨着時間過去,3隻掛鈎股票的表現開始偏離,發行商的對沖活動隨之出現變化,正股對沖會集中在表現最落後股票身上,即買入更多落後股票,加速沽售其餘兩隻表現較佳的股票(見圖)。同樣道理,因為最落後股票的交貨機會較高,發行商須持有較多正股作對沖,但須補充的是,落後股票不等於一定下跌。由此可見,第二層對沖活動繼續是「高追沽表現較佳股票,低追買表現落後股票」,愈落後的股票愈買得多,愈跑贏的股票愈會減持,此舉同樣有穩定正股股價的作用。
比聯金融產品結構產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