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美容化妝品市場急速發展,去年銷售額突破二千四百億元,成為國內「最賺錢」行業之一,但業界良莠不齊,全國涉及美容與化妝品假冒偽劣的投訴,年半以來多達三萬四千多宗。有調查更發現,僅兩成消費者對美容服務表示滿意,近四分一人使用化妝品後,皮膚受損,當中更有四成人受傷後,得不到合理賠償。
中國消費者協會(中消協)早前就內地美容業服務水平及市場發展,在北京、天津、廣東等二十四個省市,訪問了八千多名消費者,發現不足二成消費者表示對化妝品感到滿意,最主要問題是有關化妝產品的「虛假宣傳」。另有八成五人對以明星名人代言的化妝品廣告表示懷疑。
僅兩成滿意美容服務
逾四成內地人亦不滿化妝品虛假廣告(見附圖一)。另外,超過四成人不知道紋眉、紋唇、紋眼線、穿耳孔,屬於「醫療美容」,而非一般「生活美容」,反映有關廣告宣傳所提供的資訊嚴重不足。
調查還發現只有兩成一人對目前內地美容服務表示滿意,另外二成二人表示不滿,其餘大部份滿意度僅為「一般」。
最令消費者感到不滿的,是美容院「勸誘消費者購買產品」的銷售手法以及產品質素差(見附圖二)。
最令人驚訝的是,近四分一消費者坦言,曾有過因使用化妝品後導致皮膚受損的經歷,當中更有四成人受傷後,得不到有關生產廠的滿意處理。
四成傷者無合理賠償
據了解,北京市消協曾進行有關調查,發現當地六成美容院經營手法有問題。一些美容院不斷向消費者推銷各種所謂「效果顯著」的美容產品,但往往在出售時標高價格,或出售一些質量低劣的產品。
更有美容院取巧以「免費美容」作招徠,實質只是服務免費,但用料卻收費昂貴。一些美白化妝品廣告更誇張,以「十分鐘年輕五歲」作宣傳。中消協建議,當局有必要對美容市場加以整頓。
中新社/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