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婦出海捕魚 遇風浪妻墮海亡<br>怒海碎四口之家

夫婦出海捕魚 遇風浪妻墮海亡
怒海碎四口之家

四十八歲的梁志權,由出生漁民家庭一刻開始,就注定是個悲劇。汪洋大海淹沒了阿權的讀書機會,最後連其妻子也帶走了。阿權本月十一日偕同妻子劉炳妹乘坐舢舨出海捕魚,中途遇上大風浪,兩人雙雙墮海,阿權僥倖逃生,其妻則魂斷怒海,一對夫婦就此被拆散,兩名年幼女兒痛失慈母。

左額縫了三針,傷口仍然貼着藥水膠布的阿權,對於這個伴了他大半生的大海,既恨又怕。「𠵱家我睇見個海都驚,亦覺得好厭倦,我以後都唔想再做呢行。」

「上岸」轉行心願未償

阿權家族為水上人,歷代以捕魚維生,他與一姊及兩弟,自幼便隨父母出海,童年生活就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度過。阿權的長姊及幼弟近年先後「上岸」轉行,這亦是阿權的夢想,可惜彼此際遇不同,他一直未能如願。
阿權稱︰「我曾經試過『上岸』搵工,但自己冇讀過書,好難同人競爭,屋企又有老婆、女要養,最後迫於無奈返番落船。」

遺下兩名年幼女兒

阿權十多年前在內地娶妻,四十歲妻子劉炳妹四年前獲發單程證來港,夫婦育有兩名現年分別十一歲及十二歲女兒,一家四口住在柴灣公屋。
阿權夫婦屬小漁民,每逢天氣好,兩人便會乘坐舢舨在香港水域一帶,以排釣方式進行捕魚活動,惟因為要照顧女兒,他們的工作時間不能太長,每天僅逗留海上七小時,而他們捕獲的,亦多數是一些廉價魚,收入有限。
「最多係石九公、紅衫魚之類,好彩釣到條大石斑,就可以賺多啲,不過,扣埋電油錢、魚餌成本,每個月平均賺七千蚊左右。」阿權說。
十二月十一日早上,兩夫婦乘舢舨駛至西貢東龍島以東海面捕魚時,突然刮起一陣強風,與此同時,又有大貨船從旁駛過,海面隨即掀起大浪,夫婦乘坐的舢舨入水傾側,兩人相繼墮海。
阿權哽咽憶述︰「當時情況好混亂,我兩公婆都冇着救生衣,最初我重可以拖住老婆隻手,但好快就被大浪沖開我哋,之後漂來一個膠桶救番我,但我老婆就乜都冇揸手,我眼白白睇住佢浸死,好難過。」

基金撥款助度難關

飽受喪妻之痛的阿權,需要時間平復心情,加上往後要身兼母職,故此暫時難以外出工作,他日前已向社會福利署求助,綜援申請仍在審批中。阿權家無積蓄,無力應付亡妻的身後事,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即時於「殮葬專戶」撥款二萬元,助阿權度難關。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設有「殮葬專戶」,專為經濟有困難家庭辦理殮葬事宜,減輕他們的殮葬費壓力。該專戶由今年至今,合共撥出八十萬三千五百七十五元,幫助有需要的喪親家庭紓困。
捐款編號︰C1881

服務熱線
電話: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

梁家四口的溫馨情景,已成追憶;左二為死者劉炳妹。
阿權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