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貧瘠的庫布其沙漠邊緣,有一片屬於美國百事公司(PepsiCo)的1,200公頃馬鈴薯農田。
百事10年前便意識到可口可樂(Coca-Cola)在碳酸飲料市場的領先地位無人能及,於是百事在中國和其他主要市場開始了大膽的嘗試──這個計劃更多地依賴於馬鈴薯而非碳酸飲料。
百事決定通過主導零食和其他包裝食品市場而增強全球競爭力,就像它當初借助Frito-Lay和Quaker業務爭奪美國的可樂市場一樣。不過在北美以外實現這個計劃卻複雜得多,這最終迫使百事公司從事一項從未設想過的工作--務農。
這個工作對百事維持兩位數的利潤增長至關重要。北美市場仍佔公司利潤的75%,不過由於熱量高,鹹味零食和碳酸飲料正在美國失寵。如今百事全球業務的利潤彌補了這個不足,其增長水平大約相當於北美市場的3倍。
馬鈴薯形狀似棒球
政府官員表示,百事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私營馬鈴薯種植者。百事零食業務負責人表示:「百事不是農業公司,但是為了建立市場,我們必須邁出這一步。」
百事目前面臨的挑戰是:為了讓更多中國消費者從其他傳統零食改吃薯片,公司需要數以千萬計的馬鈴薯。
不是所有馬鈴薯都可以用來做薯片。馬鈴薯的品種必須合乎要求,大小形狀符合規格,收穫時間必須按照計劃。中國農民種植的馬鈴薯並不總能符合要求。為了確保薯片淡黃色的外觀,百事還要求馬鈴薯的糖份和水份都比較低。理想馬鈴薯品種的大小和形狀近似棒球。
直到1997年,百事獲一家國營農場賣給其約2,000噸馬鈴薯後才得以在中國推出薯片。靠這些馬鈴薯生產的薯片足以在上海的商店裏銷售三個月了。不過在此之後百事不得不從國外進口薯片來滿足中國市場的供應,因為下一季馬鈴薯還沒到收穫的時間呢。
30億市場佔不到4%
由於薯片在運輸過程中容易破碎,以高昂的成本從國外進口薯片並非長久之計。內蒙古地區儘管土地沙化,但那裏夏季的氣候卻有利於種植馬鈴薯。當百事1998年剛到內蒙古創辦農場時,它接手的農田還是一片不毛之地。但百事認為,這裏的天然條件足以保證馬鈴薯的種植有良好的收成。
百事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薯片供應商。據市場研究公司Euromonitor稱,2004年在規模達5,000萬美元的中國薯片市場上,百事的市場佔有率已接近40%。該公司今年第3季的薯片銷售量增長了50%。
但在中國年銷售額達30億美元的零食市場上,百事所佔的份額還不到4%,因為許多中國人依舊偏愛鴨肫乾等中國傳統零食。而其他美國公司也在開拓中國零食市場,雖然它們在本地化生產方面還不能與百事媲美。
亞洲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