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鏗祥神父第一次在天主堂發現棄嬰。
撰文:冼麗婷
攝影:孔慶初
聖德肋撒天主堂是九龍地標之一,內地天主教徒也會前來參觀。雖然鐘樓停止響鐘超過十年,但七十三年歷史的古老教堂,依然是困乏彷徨者的心靈依靠。我在這裏當神父一年多。
十一月二十八日下午,我收到祭衣房女管事雲姐的電話:「神父,有人丟低一個BB喺聖堂裏面。」我從一樓辦公室走下去,心裏驚訝怎麼香港這個年代還有棄嬰在教堂?
眼前所見,白色印有黃色小熊圖案被子包裹的初生嬰兒,躺在長櫈盡頭,身傍放了兩本厚厚詩集,地上還放有尿片。幾個熱心教友守護BB,包括雲姐、正為兒子籌備婚禮的女教友華姐和小輔祭男童。
………………………………
可憐的孩子眼仔睩睩,一張小嘴吖吖哭啼。幾乎沒有抱過BB的神父,第一次遇上這種事,實在為難,幸好身邊女教友把他抱入懷裏,哭聲就停止了。
我即時決定要報警。平日在彌撒裏穿白衣紅袍幫我傳遞麵餅和葡萄酒的小輔祭從袋裏拿出手提電話,一臉認真搶着回應:「等我打電話啦。」他是聖德肋撒英文小學四年班學生,放學後到聖堂禱告時目擊整件事,顯得很關心。
到來調查的女警抱起男嬰,換過尿片。有經驗的警員估計,嬰兒臍帶似沒有妥善處理,可能不是在醫院出生。
………………………………
教堂出現小孤雛,引來不少關愛。有夫婦打電話來問:「神父,我收養個BB得唔得?」那幾天,教友在教堂遇到我總問:「神父,個BB點呀?」
棄嬰已交由非政府組織兒童院社照顧,至今仍無父母音訊。他是否聖德肋撒天主堂第一個棄嬰,難以稽考;聽聞十多年前,我們教堂也有同類事情。香港社會富庶,就是在四十、五十年前,這種事也不常有;只有內地部份教堂現在仍然經常發現殘疾棄嬰。
那位放棄孩子的母親,可能有不能解決的問題,若她回心轉意,教會及非政府組織機構都可以從心靈、經濟及撫養問題上提供輔導。
………………………………
現代香港,因為種種原因放棄撫養親生子女的情況仍然存在。天主教重視生命,三十年前徐誠斌主教為了反對墮胎,成立了出生權維護會,給懷孕女性或父母支援。
人是社會最重要資源,我認為,若能為BB找得善心父母或健康環境,他一樣可以快樂地成長。